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甘肃敦煌完成非遗数字化:传承敦煌“文化基因”

2018-05-05 20:12: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中新社甘肃敦煌5月5日电(记者 南如卓玛) 敦煌市文化馆馆长赵虎5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披露,敦煌已初步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将敦煌曲子戏、敦煌彩塑制作、敦煌舞、敦煌民歌等该市列入国家、省市县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抢救挖掘的非遗线索全部实现“数字化”,传承和保护优秀敦煌文化基因。

敦煌市是国家文化部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试点城市。自2009年开始,截至目前,共抢救挖掘整理非遗线索300多条、文字资料百余万字,图片资料8000余幅、音视频资料9000多分钟,成功申报国际级非遗1项、甘肃省级14项、酒泉市级52项、敦煌市级68项。

“这些年的保护过程中,很多老艺人相继去世,非遗流失速度太快,一刻也慢不得。”敦煌市文化馆副馆长魏彩燕常年在田野调查、整理搜集非遗线索,她说,曾多次遇到拍摄录像完成后的几天、一个月或者一年后,老艺人就离世的经历。“看着他们一个个走了,我们很揪心,只能与时间赛跑,把这些优秀文化留下来。”

记者在敦煌市文化馆看到,完成“数字化”的非遗已精心分类,包括敦煌民间音乐、美术、文学、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原始剧本等。从数据库中可检索出任意该市非遗相关素材,每项非遗都注明了地理环境、历史渊源、传承谱系、存续状况、重要价值、保护计划等调查研究资料。

魏彩燕介绍非遗数字化过程称,如,拍摄采访敦煌彩塑制作历时一个月,从最初在戈壁滩上找红柳搭骨架开始,到制泥、塑造、敷彩,每道工序全程记录。如泥巴必须用党河畔洪水流过后的澄板泥,取回后泡软加盐巴、麦草等,上泥后打磨修整到最后敷彩,都用文图视录入数据库。

赵虎介绍,敦煌非遗文化已从抢救性保护进入生产性保护,建成非遗传习所33个、传习基地4个,并实施非遗进校园,敦煌曲子戏、敦煌剪纸、敦煌古代舞蹈等多个非遗项目融入全市中小学课堂,传习成效明显。比如敦煌曲子戏,最初只有几个人会唱,现在已有上千人完全掌握。此外,还在景区月牙泉小镇打造了非遗传承创新基地,集非遗展示、体验、生产、销售为一体,探索非遗产业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