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揭秘西湖大学:新型在何处?哪些点最值得关注?

2018-04-04 07:36:26  来源:CCTV《新闻1+1》  责任编辑:林晨 林晨   我来说两句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袁振国:

你好,我今天听到这个消息也很振奋。我的第一个反应感觉就是千呼万唤使出来,我们现在国家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没有什么再多的可以去模仿了,需要靠创新驱动。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要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关键的是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那么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讲到了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中国教育的发展,这个当中人才培养模式、人才教育模式的创新,被作为第一项重要的改革。

那么今天我看到了西湖大学正在成立的消息,他们,施一公教授也讲到了它最大的体制机制的优势就是灵活。也就是说,能够比较多的去除行政化的色彩,能够根据我们现在学校办学的规律,能够根据学生成长的规律,特别是去除中国这种长期存在的比较标准化的培养特点,能够因材施教。特别是让那些创新人才能够脱颖而出,让那些有各种各样的优势特色的学生,能够有比较好的发展。

董倩:

袁主任,其实大家更关注今天西湖大学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它是一个,由企业家出钱来,主要由企业家出钱来办的大学,有句话叫钱会说话,就是你花谁的钱,恐怕就要听人家这个,他们的意图是什么。比如说社会上就有一种担心,那如果是企业家出钱的话,未来会不会这所大学就在给这些企业定向培养人才。你比如说我们看到经费的来源,你看六位创始捐赠人:王东辉、王健林、邓锋、葛航、黄昌华、马化腾,这里面有很多熟悉的名字,您担心吗?

袁教授:

这个事情我不是特别担心,因为我看到了这些捐助人都是有教育情怀的,都是对现代这个时代用捐助的方式,来支持一所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的这样一种,出自内心的这样一种支持的决心。作为一个这样的受各种捐助的大学,它为这些企业培养他们所需要的创造性的人才,也是它的职责之一。这个没有什么可以非议的,但是它们不会把他们企业的利益,要强大到这样一个新型大学生身上,我是充满信心的。

董倩:

好的,袁主任稍候我们会有更多的问题给您。

好了,接下来我们再关注一下施一公,我老想管他叫施一公教授,现在是施一公校长。施一公校长也给这个学校制定了一个时间表,我们来看一下。到了五年之后,那么这个学校要教师的科研水平要比肩东京大学、清华北大等知名的学府。到了15年后,在各项指标上和加州理工大学媲美,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学。

那么这样的一个时间表,应该说倒计时的话也是非常的紧凑的。那么怎么看这个目标能不能如期实现,我们再来听施一公校长怎么回答记者的提问。

(短片三)

记者:

您在讲话当中就说过了,说我们这个西湖大学会在一个快速踏步前进的过程当中,就能够赶超、超越,那这个和教育规律上来讲,有一个什么样的解释呢?

施一公:

好,从文化角度来讲,西湖大学会有很长的路要走,它一定不会一蹴而就,一定不会说三年五年就在西湖大学的历史上,就会怎么怎么样。但是西湖大学大家不要忘了,是一所新型的、研究型大学。我们做研究型大学的一个特点,就是一开始以培养博士研究生为主,我相信在他五年以后,等他能达到博士学位的时候,他的博士论文就是一篇世界级的学术成果,我想西湖大学的心和西湖大学的立意也在此,我们希望用比较短的时间,在前沿、基础研究,在最尖端的科学研究领域,创造一个奇迹。

我们想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培养出,自然会创建出一个非常新、非常适合中国国情和世界发展趋势的新的文化,这个文化我觉得是对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一个有益的补充,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电话连线)

董倩:

严谨如施一公校长也说这样的一个目标,是他设想能够创造出来的一个奇迹。那么接下来,我们继续连线袁主任。袁主任您怎么看待施一公校长所说的这样的一个目标是一个奇迹,您觉得能不能如期的实现?

我觉得这个目标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实际上他也说了他的标准是逼出来的博士生写的论文,能够在世界上达到先进水平,跟这些学校相比毫不逊色。从现在的学术发展来看,特别是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在很多学科领域里面我们跟世界上差不多处在一个同平线的起跑线上。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某些学科,我们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领跑世界水平是可能的。

但是大家都知道十年树树、百年树人,一个高水平大学的整体建设,它的文化水平、它的办学风格,它得到世界的认可,还是需要一个艰苦努力的时间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