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娱乐> 影视 > 正文

向感性回归的“奥斯卡”面临影响力危机

2018-03-30 10:06:47 韩浩月 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卢超颖 卢超颖   我来说两句

当谈论奥斯卡奖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这个标志着美国电影观众审美以及学院评委们喜好的奖项,每年都能在世界范围引起广泛关注。本届“奥斯卡”那一尊尊金光闪闪的奖杯,折射的是电影与时代关系交错出的文化倒影,是不同国别观众的关切点与审美特质。

《水形物语》成最大赢家,难掩故事灵魂之崩塌

没了上一届颁奖仪式上错把《月光男孩》的奖颁给《爱乐之城》的“乌龙”,90岁高龄的奥斯卡奖少了点刺激。今年给出的最终获奖名单,只能用“平常”来形容。尤其是《水形物语》获得最具分量的最佳导演、最佳影片以及最佳艺术指导、最佳配乐四个奖项,更是让人一头雾水。评委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水形物语》在映后得到的专业评价,是“低幼审美获得胜利的结果”,其关键词是“童心”“浪漫”“唯美”“柔软”。喜欢它的观众赞叹它所营造出的既宏大又阴柔、既勇敢又敏感的氛围,但对于熟悉美国科幻、奇幻爱情电影的观众来说,《水形物语》就是一部老套、陈旧、迂腐、猎奇的作品,它既没有《人鬼情未了》那股令人惆怅的深情,也没有《剪刀手爱德华》那般伤感与孤独,对于不喜欢它的观众,它所带来的只是一种令人如坐针毡的不适感。

被关押在实验室容器里的半人半鱼、又像是外星生物的鱼人与哑女之间产生感情的逻辑,丝毫经不起推敲。影片将哑女与鱼人产生感情的原因归于两者身处“边缘”,都是“孤独者”,但仔细想来,人类感情的产生,向来是与文化、生活方式、社会交往等密切相关的,且感情的深度如果没有一定时间的累积是无法达到一定境界的。

对于异化感情的讲述,向来是危险之地。或许并不擅长讲好感情的《水形物语》,把对人鱼恋的阐释停留在《金刚》的基础上——只有形式上的美好表达,而不在(人怪)灵魂层面进行触碰,反而能让它赢得更好的故事空间。但《水形物语》恰恰相反,它拙劣地选择了“性”作为戏剧冲突的核心点,对于人鱼与哑女在蓄满水的房间里交合的那一幕进行声势浩大的渲染,暴露了影片的恶趣味——当欲望失去了美感,甚至成为报复的工具,所谓的边缘描写与孤独呈现,都支离破碎。

影片把故事背景设置于冷战时期,让人物处在极度压迫的环境下,试图为故事增加寓意与深度。但是,很遗憾,正是因为人鱼与哑女情感线的崩塌,导致电影刻意强调的人物身份与形象都变得脸谱化,有关间谍、同性恋、黑人等在政治上讨巧的元素都因为此种刻意而成为陪衬,不具备打动人的力量。评委们没有把分量最重的奖项给予更符合奥斯卡调性的现实题材《三块广告牌》,令人有些看不懂。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已经厌倦了暴力、痛苦以及批判与反思吗?

《三块广告牌》质疑“美国之光”,成观众心中“最佳”

在漫长的奥斯卡奖评选历程中,“美国精神”曾引领电影创作很多年,也诞生了诸多佳作,如《巴顿将军》《辛德勒的名单》《与狼共舞》《勇敢的心》《角斗士》等等,这些捧走过“最佳影片”奖杯、也被视为美国电影荣耀的作品所传达的对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追求,被认为是普遍能被接受的价值。

但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2008年之后这十年间,奥斯卡奖在“最佳影片”的选择上显得更多元起来。以2008年充满暴力渲染的《老无所依》为起点,“奥斯卡”老爷爷每年都有变化,其中比较显眼的是对“美国精神”的承载不再那么重视,开始推崇关注社会问题的电影如《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聚焦》,反思历史与战争的作品如《为奴十二年》《拆弹部队》,关注电影艺术表达形式的电影如《鸟人》《艺术家》等,纷纷进入“最佳”行列。

在提名影片方面也能反映出奥斯卡奖近几年开始拒绝“主流”的痕迹。比如在日本被称为“丧”、在中国被称为“负能量”的故事与情绪,越来越多地出现于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片单当中,其中为人所熟悉的有《海边的曼彻斯特》《月光男孩》《降临》《鸟人》《爆裂鼓手》《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华尔街之狼》……这些电影通过提名榜突入眼帘,显示奥斯卡奖开始“小众化”,并且注重低身姿切入,偏重影片的个性表达。那些看上去无比正派、波澜壮阔、闪烁英雄光芒的美国片时代,似乎彻底过去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三块广告牌》算是应时而生。作为一部典型的小镇电影,它的优点是用简单的故事背景与人物关系不断制造强烈的冲突。不同的角色都采取暴力手段来发泄内心的不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满了紧张感。曾被誉为“美国之光”的制度、人性以及曾被反复强调的“美国精神”,在这部电影里得到了一连串的质疑。《三块广告牌》呈现了“美国精神”脆弱的另一面,也是不太为人所知的一面,但显而易见,它让电影里一个个具体的美国人变得更加真实可信。

在外界看来,银幕上的美国人自信中带着点自大,爱管闲事,有种英雄情结,但《三块广告牌》 彻底抛弃了以往塑造美国人形象的策略,展示了人物敏感、暴躁、无助的一面。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引起共鸣,也因为观众从人物性格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电影的情绪,刚好也是当下世界普遍存在的情绪,在经济、科技、智能等共同营造的盛大迷局当中,作为个体的人仿佛拥有许多,也仿佛失去许多。《三块广告牌》对于规则失守所带来的焦虑与担心,各国观众感同身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