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聚焦中小学竞赛乱象】中小学教育应当崇敬朴素和简约

2018-02-13 17:14:26  来源:人民论坛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好的教育,在于“教育良知”

李镇西老师说,“朴素”比“特色”更美丽,“良心”比“品牌”更珍贵。在这个浮躁而喧嚣的时代,更要遵守常识,遵循朴素,坚守良知。教育从来就没有捷径,更没有“亩产万斤”的神话。教育就是每天认认真真地上课,认认真真地和孩子们谈心……这就是“朴素的教育”。

北外附校提出,“美德养成与精神修炼”是学校每日必修的课程。美德是一种可拥有之物,它们可以被习得,可以通过积善成德的方式来习得和践行;美德最好要在强健的、快乐的关系中学会,很少有快乐和幸福感的孩子会变得粗暴、残忍。“我相信是道德教育把孩子们教坏了”,尼采这句话说得虽然有点极端,但是,我们应该承认某些形式的道德教育的确把学生教坏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失败,常常是在内容设计上出了问题。

善良是美德的核心元素,要让学生模仿善举来学会“善良意味着什么”,让学生成为一个善良人,不仅关涉到理智和道德的发展,也关涉到养成一种讨人喜欢的、有机整合的个性。要培养学生维持关怀关系的能力,明白被关怀的意义,然后教给他们关怀他人。让学生懂得“珍贵的伙伴或朋友能够帮助自身成为更卓越的人”,掌握一种可靠而又友好的方式,以建立珍贵的同伴关系。

教育并不只是鼓励人人都去做强者,而更需要一种积极的关于生活、生命的情绪。积极的情绪是经由与大自然的亲密经验接触中产生的,像是凝视阳光下的草原或一处平静湖泊的宁静感、落日的美感、高山的巍峨感,以及暴风吞噬大海产生的敬畏感。学校要有与精神修炼相关的设计,从而给学生提供精神修炼的“星星”,慢一点、从容一些,打造淡定和宁静的学校生活,以能够引导学生走向富足的个人生活和更慷慨、更理智的公共生活,学生的精神境界也会变得更加成熟。

好的课程,在于“伟大魅力”

学科教学的本质是做“学问”,“学问”需要宁静之中的专心,一方面教师的讲述要体现出“那个伟大事物的魅力”;另一方面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让学生的学习发生。学科课堂教学应当重新去寻找朴素的价值。

课堂教学要向学生揭示那个“伟大事物的魅力”。不管教师的教学方式如何,教学组织形式如何,最重要的事是如何把认知对象的“伟大事物的魅力”作为课堂教学的聚焦点。这种聚焦更多不是表面上的,而是深刻的、融入式的。例如,当我们看一出好的戏剧时,就好像自己的生命被搬上了舞台,虽然并没有亲自参与演出,但已经有亲临其境的体验,不知不觉地“融入”其中,并与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北外附校是一所包含小学教育、初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国际课程项目的学校。北外附校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教育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学校生活应当是家庭生活的延续,而不是与儿童原有的家庭生活经验的突然剥离;真正让儿童连接社会的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而不只是安静地坐下来学习那些枯燥的学科课程。小学学科学习的起点在于社会经验的反映和阐明,它必须产生在经验之后,学生活动的时间和范围应当多于静态的学科的那些事,走路、坐立、饮食、喝水、排队、集会、倾听、与人主动打招呼、开关门、做游戏、同伴相处、基本的生活自理等,都应当进入“课程化”的学校设计范围,学校不应当只关注学科知识,“活动作为课程的形式”与学科课程一样,应当是学校首先关注的核心。

目前对于儿童学科教学的最大困难是:所有资料都是以纯客观的形式提出,或者作为儿童能加于他已有经验之上的一种新的特殊经验。其实,学科教学之所以有价值,是在于它给儿童一种能力去解释和控制已有的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科为儿童提供的是更容易、更有效地调整经验的工具。

因此,随着学校生活的深入,那些微型的“关于活动的课程”应当衍化为烹调与饮食、宿舍整理、手工、科技制作、电影拍摄以及其他学科实践活动等“正式的课程”。在理想的学校课程中,这些科目并不一定要先后连贯,因为,这只是生活的一种表达,一切生活一开始就具有科学的一面、艺术的一面以及相互交往的一面。教学的进度不在于连贯性,而在于对经验的新态度和新兴趣的发展,教育是经验的继续改造,如果非得搞出一个其他的目标和标准,便会剥夺教育过程的许多意义,从而导致了人们在处理儿童问题时依赖虚构的和外在的刺激。

中小学教育的顶层设计,需要有这样一种导向:规模必须控制,小而精才是中小学总体布局合理化的发展方向;建立朴素并且生态化的学校规划,“朴素”甚至简约应当成为校园建设的主旋律;打造宁静的学校生活,营造认认真真的教学与学习的氛围;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需要更多的幽默和艺术感,校长管理学校应当有“幸福先于优秀”的观念,支持教育工作者的自由和“慢节奏”,以使中小学校能够成为远离烦躁的“圣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