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专家建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均等是关键

2017-11-10 14:06:23 陈建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中新网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 陈建)如何改变农民工在城镇生活中的过客心态、边缘化心理?怎样才能让农业转移人口成为真正的城镇居民?出席此间城镇化论坛的官员、专家、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出:应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基本的公共服务,尤其是教育、医疗、低保等福利,覆盖到所有城镇常住人口,提供给持有居住证的准市民,其中包括数以亿计的农业转移人口。

11月9日-10日,第二届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论坛主办机构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是清华大学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由国家发改委与清华大学于2016年3月共同发起成立,致力于成为开放性、国际化、政学研产结合的大型智库平台。

城镇化是现代化必由之路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徐林介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特别是异地转移人口约有2.7亿人。他们都是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到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生活、就业。当前,我国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为57.4%;到2020年,将达到60%左右;到2030年,有望达到70%左右。

徐林认为,城镇化的推动力量是由城乡差距决定的。我国还处于城镇化相对较快的转型期。

城乡差距有多大?徐林测算,农业从业人员占全国整体从业人员的比例高达27.7%;但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都在10%以下。在农民的收入来源中,60%以上源于非农产业,即所谓的工资性收入。如果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衡量,差距是2.7:1;若以农业和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来看,差距是4.1: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主任王宇在论坛上透露,北京市户籍人口有1350万,人年均医疗卫生支出7500元;而天津市只有4500元,全国平均才2500元;在环京津地区的河北省一些贫困县,人年均医疗卫生支出还不到2000元。

徐林主张,要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缩小城乡差距,必须农民提高收入、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扩大非农产业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数量,实现农业人口和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地区的转移。

徐林认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抓住了城镇化,就抓住了中国发展的“牛鼻子”。城镇化战略为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政策和体制机制的保障。

公共服务均等化势在必行

过年5年,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最大的潜在内需,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突破口,是引领“十三五”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他认为,城镇化一般需要三维转换:人口从农村到城镇的地域转移、从农民到非农产业的职业转换、从农民到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转换。但现在的普遍问题是,农民工就业在城市、户籍在农村,劳力在城市、家属在农村,收入在城市、积累在农村,大多存在过客心态、边缘化的心理。

辜胜阻说:量大面广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首先需要把基本的公共服务,覆盖到常住人口,提供给持有居住证的准市民。

出席论坛的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首席城市专家Barjor E. Mehta也指出,推进城镇化,最高效的方法是让劳动力自由流动;无论劳动力的家庭安置在农村或是城市,都应能享受相同质量的公共服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