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体育> 综合体育 > 正文

2天33赛见证国内马拉松热潮 赛事含金量如何提升?

2017-09-28 10:19: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中新网北京9月28日电(记者 王牧青) 金秋九月,各地马拉松赛事迎来了又一场爆发的“盛宴”,上个周末国内路跑圈甚至创造了2天内举办33场路跑赛事的盛况。伴着中国马拉松和跑步赛事走进黄金期,关注细节、关注安全将会是提升赛事含金量的重中之重。

跑步持续红火:上个周末至少33场跑步赛事

中国大地上的“马拉松热”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词汇。仅2016年,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的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达到328场,较2015年134场增加了近1.5倍,是2011年22场赛事的近15倍。业内人士保守估计,2017年的路跑比赛数将接近、甚至超过500场。

参赛人数方面,2016年参加各项路跑赛事的总人次近280万,较2015年增长130万,是2011年40万参赛人次的近7倍。截止2017年初,中国大陆举办马拉松赛事已涵盖了除西藏以外的全国30个省、区、市的133个城市。

记者梳理发现,全运会闭幕(9月8日)后的三周内,全国范围内举办的路跑赛事超过了60场。仅9月23、24日两天,各地共举办了至少33场大小跑步赛事,这个数字不限于经中国田协注册的跑步赛事,也难免漏下一些影响力不大、传播度不广的区域性赛事。但显而易见的是,中国路跑的红火并没在前几年高速发展后减速,目前依然处于上升期。

跑者视角:世界“六大”也非尽善尽美

上个周末,记者的朋友圈中满是在各地完赛后晒照的跑友,一些高水平跑者的参赛眼光已不限于国内,适逢“世界六大马拉松”之一的柏林马拉松开跑,德国赛道上也不乏中国人的身影。

阿里体育总编室、跑步项目负责人温凤麟就是其中之一,在柏林,他以接近3小时的完赛成绩刷新了自己的PB(个人最好成绩)。谈到参赛感受,他告诉记者:“久闻柏林赛的良好口碑,有很好的快速赛道,全程65米爬升,从技术角度说是非常好,对选手切弯等技术有一定要求。而且,现场的德国观众非常热情。”

感受友好而热情的比赛体验,是很多中国跑友出国跑赛的共识。同样时常出国参赛的女跑友晓天(化名)向记者介绍,有人说国内赛事的参赛体验不如国外,如果只谈硬件、规则,国内的一些品牌赛事做得也不错。但国内比赛跑者的水平参差不齐,跑步的文化和理念方面,和国外还有差距。

诚然,世界上很多知名马拉松赛事已形成了稳定的办赛水平和口碑,但称赞之余,还称不上“尽善尽美”。温凤麟在柏林马拉松就感受到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比如,起终点的线路指示不够明确;完赛后由于道路封路,很难回到驻地。也包括志愿者发水的纸杯较硬,很难捏扁杯子喝,他只能停下来,不得不影响了速度。”

正视差距:听办赛者怎么说

与不少国内路跑赛事的主办者深入交流之后,记者能清楚感受到,办赛方对自身与国外顶级赛事的差距认识非常透彻。“不够成熟,中国的马拉松还需要一个逐步成长的过程。” 深耕跑步赛事的智美体育副总裁宋鸿飞如是说。

他指出,目前的中国跑步人群,很多还只是兴趣人群,没成为生活习惯,会被兴趣影响和左右。“许多赛事还需持久不断地推动,将开办1、2年的赛事助长为常态赛事,形成文化氛围,这样下去,赛事的体系才能体现出来。”

9月17日,北京马拉松完成了连续第37年鸣枪,从1981年至今,北京马拉松一步步成长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吸引了各地跑友报名。2015年,“北马”取消“半马”,正式进入“全马”时代。

2017年,北马设立的报名门槛保证了参赛者至少具备业余马拉松跑者水准,但依旧挡不住98687人报名,经过抽签共29700人参赛,完赛率高达95.51%。整体竞技水准的提升,其实是30多年坚持的结果。

但也应看到,北京马拉松比赛结束后,网上曝出了5名运动员使用同一号码布参赛的蹭跑事件,类似的事件在国内路跑赛事中并不少见。跑者素质参差不齐的客观现状,也是对办赛者应变能力的巨大考验。

一年办了30场路跑赛事的宋鸿飞表示,通过连续几年办赛,他希望把每次比赛都打造出特色:“我们希望赛事具备个性和文化调性,不仅仅是一次跑步。通过跑友展示、活动设计,把跑步赛事做成城市、市民、跑者的节日,渐渐塑造出赛事的品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