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万买到的法拉利是事故车 终审判决来了:退一赔一 还记得那个重庆男子买辆法拉利是事故车的新闻吗?这场重庆首例索赔金额超过1000万元的汽车消费索赔官司,持续时间超过一年半。12月8日,重庆市一中院作出了终审判决:退一赔一,维持原判。昨天,龚先生已经领到了法院的终审判决。 回顾 360万的法拉利是事故车 三年前,家住江北区的龚先生花360万元购买了一辆二手的法拉利跑车。开了一年多他才发现,这辆车曾在杭州出过一次较为严重的车祸,保险理赔金额达40万元。 龚先生认为,4S店销售时没有告知此车为事故车的事实,侵犯了他的知情权。多次协商无果后,龚先生将4S店告到了渝北区法院,要求退一赔三,索赔1440万元。 渝北区法院遵照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没有采纳龚先生“退一赔三”的诉求,而是按照双方签订合同的时间,即2013年8月14日依据的法律为准,即适用199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判决被告退一赔一,判令被告支付原告购车款及赔偿款合计720万元。 上诉 4S店自称并非实际卖主 一审判决之后,被告不服,向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要求撤销判罚。 4S店称,自己没有二手车经销企业的主体身份,也没有收购该二手车,不是车主,不能参与到交易之中来。4S店称,只是该4S店公司法人处理其旧车,所以4S店并非该辆法拉利的真正出卖人。然而,法院根据案件所涉的《二手机动车买卖合同》的内容,合同中明确提到该车主系公司法人施某。龚先生也表示,自己若是知道车辆为私人而非4S店出售就不会购买,法院二审最终认定:该车的实际出卖人是4S店。 此案二审的另外两个焦点就是:4S店的行为是否构成欺诈,是否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法院认定了龚先生与4S店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正确;而4S店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车辆曾发生过重大事故并进行维修的情况下,并未如实告知,其行为已经构成欺诈。 终审判决 维持原判,退一赔一 综上,重庆一中院二审认为,一审“退一赔一”的判决并无不当。故而,4S店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应予驳回,维持原判。 此外,二审判决的案件受理费10.82万元、保全措施申请费5000元,共计11.32万元的费用由4S店自行承担。 -律师说法 龚先生的代理律师陈烨表示,合同具有相对性,承担责任的只是向对方,合同法属于债权法,而所有权则属于物权法的范畴。因此,4S店是不是该车的所有权人,这一点并不是双方合同成立的前提,也不能改变双方的主体身份。“换言之,即使4S店不是该车的车辆所有权人,仍然是该车的出卖人。” 陈烨律师还说,从该车的整个选车、订车、付款、售后质保主体业务来看,4S店都在履行出卖人的合同责任,在整个交易之中,都没有向龚先生说明和这位法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龚先生只知道这家4S店,而不知道这位法人,如果以其个人名义出售,也不会购买。”陈烨说,是否存在隐名代理关系,势必影响消费者的决策。特别是针对购买汽车这样的大宗消费,并不适用隐名代理的关系。 -链接 那些“退一赔三”的案例 2014年3月15日,我国实施了新消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要求增加赔偿损失,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俗称“退一赔三”。 2015年3月底,温州人黄先生购买了一辆104万余元的路虎揽胜,发现该车销售前更换过变速箱。同年8月10日,温州龙湾区人民法院判4S店赔偿黄先生购车款314.4万元。 2015年1月,重庆人张先生花18万买新车,却买到二手车。10月,渝中区法院判决4S店“退一赔三”,即男子或可被退款18万,再获赔55万。截至发稿时,该案二审判决仍然维持原判。本报记者张旭 2013年1月29日 这辆法拉利在杭州与隔离带发生了碰撞,进行过一次大修,理赔金额达40万元。 2013年6月 龚先生要买一款跑车,渝北某4S店推荐了这款车。 2013年8月 龚先生顺利提车。 2013年9月起 龚先生感觉车辆老是发出异响,有问题。 2015年初 朋友发现了这辆车的问题,并发现该车曾大修过。 2015年4月 龚先生请重庆市公证处对车辆曾遇到事故、进行过大修的情况进行了公证。 2015年5月初 龚先生向渝北区法院提起诉讼,告4S店欺诈,要其“退一赔三”。 2015年10月底 法院一审判决,4S店欺诈成立,“退一赔一”。 2015年11月初 4S店提起上诉。 2016年1月20日 该案二审开庭。 2016年12月8日 二审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
相关阅读:
- [ 11-28]惊魂!内少赛前驾驶法拉利撞车 旋转数圈冲护栏
- [ 09-20]法拉利领队被拘6小时罚730刀 就因为扔了个烟头
- [ 06-29]价值400多万法拉利烧成灰 才买不到一个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