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村小”里来了年轻人

2016-02-18 15:37:43 冉文娟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村小”里来了年轻人

  麦淌小学的年轻老师们(右一为李蕾) 冉文娟 摄

  邹老师和学生们在一起 冉文娟 摄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做游戏 冉文娟摄

中新网恩施2月18日电 题:“村小”里来了年轻人

记者 冉文娟

春节前,李蕾老师的微信工作群里传来了好消息。

原来,为了让大家过个好年,李蕾工作所在的湖北省恩施市沙地乡政府“教师工会”为每位教师准备了400元的购物卡,领到卡后,老师们可以在指定超市消费。“400块,能打很多年货呢!”

去年夏天,“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招聘”的消息吸引了这个26岁女孩的注意。当时,还在某银行大堂工作的李蕾决定报名,经过严格的笔试面试,李蕾如愿以偿,入职沙地乡麦淌小学,担任五年级的班主任。

去学校报到的第一天晚上,李蕾难掩兴奋,她在微信朋友圈更新状态:“学校还是不错滴!海拔高就是好呀,连月亮都格外大。”

李蕾所在的麦淌小学离恩施市城区约90公里,共有12位教师,这其中,新加入的年轻教师差不多占到了一半,这个比例,在前几年几乎无法想象。而现在,通过各类选拔考试进入恩施市乡村学校任教的年轻人正逐年增多。

1986年出生的邹美荣大学毕业后,曾在在外打工数年,几年前,她通过教师招聘考试回到家乡当起了村小老师,现在已是恩施市崔坝镇茅田小学的校长。

“我来这(茅田小学)之前,这里只有一个年轻老师,现在有三个了。”邹老师介绍,茅田小学因为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曾多年没有年轻人愿意留下来长期任教。

常年来,乡村学校条件艰苦、教师待遇差,令很多人“闻之色变”,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存在严重的年龄老化现象,与之相应,因缺少新鲜血液的补充,教师的知识结构也与大山外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难相匹配。

而如今,这一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尴尬”正逐渐扭转。

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全面部署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湖北省成为该计划发布后,全国首个制定地方配套实施办法的省份。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队伍补充、培养培训、调整生活待遇、奖励扶持、交流轮岗等6大举措,让乡村教师的境况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善。

“我们过得还是蛮滋润的”,李蕾向记者介绍,她每个月工资三千多元,年底的各项绩效考核能拿上一万多,各项收入合在一起,年收入有小六万元。

邹美荣老师也向记者说起了工资的变化。“前几年,我的月工资才1000多,远比公务员的收入低,现在的工资,和他们的水平差不多了。”

据了解,为鼓励乡村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事业,改善教师生活待遇,湖北省从2014年1月起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实行生活补助政策。补助标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从每月300元至600元不等。全年补助最高可达7200元。李蕾和邹美荣就在享受补贴之列。

与工资待遇的提高相应,乡村学校的各项硬件设施也在日益完善。

虽然在远离都市的“山沟沟”里上班,李蕾却并没有与外界生活脱节。“学校里有20兆的光纤,上网蛮快。”闲暇时候,网上看电影、查资料、购物都挺方便。“城区快递三天到货,我们这四天,街上有快递点,请熟人带到学校就行。”此外,老师们的住宿条件也挺不错:“一米八的大床,卫生间里有淋浴”。

邹美荣则向记者说起了日益更新的教学设备。多媒体和网络的应用使得“城乡同上一堂课”成为可能,“班班通”系统让班级与外界的沟通变得容易……这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让乡村学校的教学变得更加科学、规范,同时,也有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进步。

恩施市崔坝镇副镇长涂绪霞在2015年述职述廉报告中介绍,全镇学校硬件设施项目资金的投入累计达到600万,涉及饮水、洗浴、厨房、取暖、教具、网络等多个方面。

“老师的工作比较单纯,整天和孩子们在一起,挺有正能量。”当记者问到是否会长期从事乡村教师的工作,两位老师给出了相似的答案。“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乡村教育,挺开心,也觉得挺有希望。”邹美荣老师一边说一边扬起了嘴角。(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