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数百万吨临储油积压变陈油难出库 多存一年每吨价涨六百

2016-01-17 07:34:33 黄艳 张兴军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王海云   我来说两句

多存一年价涨六百 明账暗账糊涂账

临时收储政策的初衷是通过最低收购价支持手段保护农民种植收益,解决“卖难”问题。油菜籽临储实行7年来,基本上都实现了这两个目标。但是由于连年上调最低保护价,致使严重背离市场价,在国内外价差加剧的背景下,实行顺价销售政策,让库存和财政都不堪重负。

虽然2015年取消了临储政策,但是600多万吨临储菜籽油积压着巨额“沉没成本”不可小觑。中储粮有关人士向记者算了一笔“存储账”。

以数量较多的2010年临储油为例,当年收储成本为每吨菜籽油8992元,年均利息按照4.85%计算,利息是436元,加上240元的保管费,每吨每年仅储存成本就增加了676元。2010年到2015年,储存5年这批临储菜籽油的成本已经增加了4056元,变成13048元。

中储粮湖北分公司仓储处一负责人介绍,2010年的临储菜籽油,是财政部核定结算收储成本最低的一年,从2011年开始,财政部核定结算收储成本每吨超过10000元,2012年最高达到每吨11783元,2013年和2014年也都在11000元之上。

“如果按每吨每年增加676元,那么2012年的临储油到今年累计成本已经达到14487元,而目前进口菜籽油到岸完税每吨5000多元,几乎三倍于市场价。”上述负责人说。

临储菜籽油的成本价与市场价严重背离,造成了顺价销售成为“不可能的任务”。为什么还会出现如此纠结的死局?不少基层粮食干部及中储粮有关人士表示,这其中包含两笔账:明账和暗账。

明账,看起来不亏,实际上在亏。业内人士表示,每吨临储油存储一年多花600多元,是实实在在花出去的财政资金。按照临储640万吨菜籽油计算,每年存储成本就是400多亿元,不能实现正常流通,多花就相当于亏损;暗账,如果随行就市拍卖,卖价低于收储成本价,财政资金确实亏损,但同时也及时减少了亏损。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油料分析师陈艳军表示,明账和暗账的本质就是明亏与暗亏的区别,如果不要“明亏”,那么就默默承受巨大的“暗亏”。

此外,还有一笔无法准确核算的折旧“糊涂账”。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表示:“粮食是有生命的物品,它不是黄金玉石,它的生命是有期限的。”有基层保管员表示,多存一年,品质就多退化一点,最后新油变成陈油,不仅营养减少,甚至还滋生有害有毒物质。这笔“折旧费”目前没人敢算,也没人能算。

打破政策食利怪圈 破解“出库难”顽疾

无论是政策的执行者、参与者还是监管者,都对临储油过期存储的影响议论较多,但是化解库存、解决出库难的力度并不乐观。

业内人士认为,临储政策本身导向存在问题,鼓励高库存、鼓励不出库,各方“躺”在库存上都有利可图,将这几年临储政策的效果打了折扣。

首先是保管费,放得越久领得越久。中储粮系统的人士说,中央储备粮的轮换制度是随行就市,国家包干,盈亏自负。连年托市、临储抬高收购价格,轮换粮基本上都是亏本。由于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的考核要求,托市或者临储的保管费可以“堵”住储备粮轮换的窟窿。

委托企业的利益更为明显,收储不需要企业掏资金,每年可以得一笔保管费。湖北一家临储油的委托企业去年新油菜籽上市,一颗没收,因为国家油菜籽临储政策取消了,公司自己的罐容基本为零,而代储的3.5万吨临储油每年则可以给公司带来400多万的收入,基本维持这家企业的日常运营。

其次是监管费。大多数委托收储企业都不能完整拿到国家每吨的保管费,他们要给中储粮返还几十到上百不等的“监管费”。

湖北荆州市一家临储油委托企业有临储油9720吨,中储粮每吨拿走120元监管费。这家公司负责人表示,中储粮要派驻厂监管人员,配备一些标志牌以及监测设施,收取一定的监管费也是合理的。

但一些企业则认为这是中储粮的“灰色”回扣。一位曾经做过委托收储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家明文是将每吨240元的保管费给予收储企业的,但是在挤破头拿到委托资格的竞争中,保管费变监管费的潜规则比较普遍。一些企业为了拿到委托资格,便挪一部分保管费作为回扣返还给相应的直属库。给得多就多给指标,不给或者少给就可能失去委托资格。

第三是保留库点、供养人员。一些委托收储库点是地方粮食部门改制后的企业,这些企业近年来大多设施陈旧、企业负担沉重。河南信阳一位粮食系统的干部坦言,临储库存的收入可以帮助维持企业的运营,解决一部分人员工资,缓解内部矛盾。

业内人士认为,临储油“超期”存储的背后是政策粮“出库难”的顽疾,这三个“利益圈层”实际上削弱了政策粮出库的“内在动力”,加上成本价远高于市场价的外部阻力,“出库难”必然在政策粮品种普遍存在并随着库存增加而继续加剧。

临储油目前“骑虎难下”的遭遇给其他政策粮品种提供了预警。业内人士建议,还是要痛下决心,壮士断腕。对于过期临储油,要尽快评估质量情况,打通多元化出库渠道。不适宜食用的坚决不要流入终端消费市场,适宜食用的尽快降价出售,或者增加定向销售额度。

对于目前还执行托市或者临储的政策粮品种,建议理顺出库机制。顺价销售在一定时间内不能实现的,建议财政部等部门算好明账暗账,逐步降价销售。同时,对于水稻、小麦等主粮,建议将托市粮适度转化为储备粮,增加储备粮规模。同时,建立粮食外援渠道,对于一些品种库存过于极端的品种适量援助国家。(记者黄艳 张兴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