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正是南美一年中火热的季节。作为全球最盛大的表演之一,为期5天的巴西狂欢节今年吸引了100多万名游客参与。
里约热内卢著名的莫西达德舞校媒体部负责人罗德里格斯告诉本报记者,在巴西人的生命与血液里,流淌着一种开放、宽容、乐观的精神,正是由于巴西人将这种精神融入了狂欢节的舞蹈与音乐之中,传递给世界,“让狂欢节成为地球人的伟大节日”。
筹备精心 政府支持
“白天世界上没有巴西,夜里巴西就是整个世界。”这是巴西诗人曼努埃尔·班德拉对巴西狂欢节的评价。2月中下旬,当狂欢节来到这个南美大国,学校停课、公司放假,人们戴上面具,走上街头,彻夜歌唱、舞蹈、饮酒、交流。
这场视觉盛宴是如何被打造出来的?
表演者,他们是狂欢节当之无愧的主角。在里约,这个主角是一个个桑巴舞蹈学校。为了在桑巴表演大赛中夺冠或晋级,他们通常都要花一年的时间进行准备。
“每年的狂欢节表演一结束,学校就马上进入下一个狂欢节的筹备工作,包括音乐主题的确定、花车、服装的制作等。”罗德里格斯说。
狂欢节的创意是开放的。在保持传统的同时兼收并蓄、推陈出新,是决定表演者是否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要素。据官方介绍,许多桑巴学校都将目光转向国外,将很多外国民族舞蹈和流行音乐引入创作中,在演出脱颖而出。南部城市阿雷格里港还曾邀请过中国艺术团参加狂欢节。莫西达德舞校今年的演出同样得益于创新。“我们在演出中尝试了一种从未在桑巴游行中出现过的、夸张的舞蹈演绎方式。”罗德里格斯说。
狂欢节借国际巨星扩大了影响力。一些演出团体常会寻求与国际巨星合作。比如,巴西东北部城市萨尔瓦多狂欢节的某著名乐队,就曾与流行音乐之王迈克·杰克逊合作过。
狂欢节得到了政府全力支持。作为一个大规模的群体性活动,狂欢节的成功举办必须要解决经费、场地、安保、交通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而各地政府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很大帮助。每年狂欢节,巴西政府都要组成专门的机构来协调各项事务。在萨尔瓦多,市政府为今年的狂欢节投入500万雷亚尔(约合200万美元)和3000多名安保人员。
里约狂欢节桑巴游行以体积巨大的花车表演和3000—5000人的表演团队著称,演出者们经常为找不到合适的演出地点而苦恼。1983年,政府请来曾设计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的著名设计师尼迈耶设计了一条专属于狂欢节的桑巴大道,长约700米,两边是高高的看台。许多人将此称为巴西狂欢节史上的转折点,“至此里约狂欢节变得更加专业和商业化,也为其日后的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2006年,里约市政府又斥资5000万美元,为里约市的主要桑巴学校建立了一个用于制作和停放狂欢节花车的基地,不但彻底解决了体量巨大的花车每每阻塞交通的问题,更让这一基地成为里约市的一个知名景点,许多错过了狂欢节的游客会到这里参观花车制作。
为了吸引更多游客,一些市政府早早就把推介会开到了西班牙等许多国家,萨尔瓦多市还在欧洲、美洲一些地区设立了工作室,推荐萨尔瓦多文化和狂欢节。而每年里约的狂欢节,组织者都要向全球各主要媒体发放通知,并为他们提供宣传品。
企业和社团为狂欢节的成功举行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两个啤酒公司共800万雷亚尔、一家银行200万雷亚尔……”萨尔瓦多市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埃里克·比那·门多萨向我们介绍今年赞助商的捐款。这些钱或是用于资助演出团体日常训练,或用于举办狂欢节的各项支出,还用于资助音乐学校,使孩子们能够获得免费学习音乐的机会——无论怎样使用,他们都使得狂欢节的表演具有更高水平。
敞开胸怀 面向世界
“我也在巴拿马看过狂欢节,可我觉得它无法与巴西狂欢节相比。”巴拿马女孩希达说。
“我以前只在电视里看过桑巴表演,这是第一次看现场,太震撼了!”午夜时的桑巴大道看台上,28岁的美国工程师丹尼尔精神依旧很好,为了这场旅行他花了几千美元,他说“很值得”。
“在我们这里,许多人攒了一年的钱就为了狂欢节时看一次表演。”萨尔瓦多女孩露西安娜说。
人们为什么爱巴西狂欢节?
也许因为激情。狂欢节的表演,是融入了巴西人激情的演出。这种用激情浇灌出的表演仿佛具有魔力,能够点燃每一个参观者血液中的激情因子,在表演者和参观者之间形成共振。
也许因为文化。如果你在激情之外还能稍微留意下狂欢节上的许多细节,你会发现文化的身影无处不在。每个表演团体中总有这样一个群体:老太太们。她们上场时穿着识别度颇高的巴伊亚裙——裙子撑大宛如一朵巨大的花朵。如果你了解桑巴与非洲的关系,你就会知道这是演出者们在向桑巴表演的非洲血统致敬。在表演的队伍中,可以看到各种肤色的舞者。
“我能从表演中看到巴西的文化,无论音乐还是舞蹈,都是巴西文化的具象表现。这种文化如此与众不同,即使之前没有亲身参与,从电视中看狂欢节时也能意识到它和美国文化的不同。”丹尼尔说,文化是最打动他的地方。
也许因为欢乐。“你可以离开父母,跟朋友一起,做平时不敢做的事情,大声歌唱、随意跳舞、穿奇特的衣服,整晚你都不会累。”24岁的萨尔瓦多女孩海娜塔说。在这种快乐面前,人们抛下社会角色和阶层差异,大家走在一起。里约的狂欢节发源于贫民窟,是19世纪50年代由恢复自由身份的黑奴从萨尔瓦多带至里约。自那时起,狂欢节就从来没有脱离过贫民窟这个背景。无论生活在多么糟糕的环境中,一年中总有这么几天,人们可以脱离世俗的种种羁绊,进入纯粹的快乐之中。
也许因为随之而来的收益。以里约为例,据巴西《环球报》报道,今年的里约狂欢节共吸引约100万名游客,较去年增加8.9%。大量游客的涌入也推动了消费经济的增长,狂欢节期间消费不菲,每名游客每天约需800美元,狂欢节将为里约带来7.82亿美元的收入。
狂欢节是巴西的,也是世界的。狂欢节不仅提供娱乐,而且是一张巴西名片,它展现了巴西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给世界提供了一个了解巴西文化的窗口。(记者侯露露、王海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