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是什么导致了中国的千亿美元旅游逆差?

2014-09-26 14:30:51 董小娇 来源:新华华人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纵观2014年上半年出境游与入境游的相关数据,其差额令人叹为观止。中国国家旅游局报告显示,全国出境游消费预计超过700亿美元,同比增长20.7%;入境游收入总计247.71亿美元,同比下降1.8%,逆差超过450亿美元,加上十一黄金周期间,出境游增长将大幅领跑入境游增长。据估计,2014年我国出入境旅游逆差突破1000亿美元已成定局。

当我们在感慨这一天文数字时,还有一组数据不容忽视:上半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总计6231.38万人次,同比下降2.8%;而出境旅游人数5410万人次,同比增长18.7%。换言之,在入境人数远多于出境人数的情况下,我国仍产生了千亿美元的逆差。你来我往、互惠互利是旅游常态,然而,面对出入境人数、收入与消费如此失衡的局面,一个问题不得不思考:导致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首先,中国游客势不可挡的消费能力造成了中国出境游消费规模的膨胀。

随着生活水平尤其是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走出国门看世界,对于国人来说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在国外一掷千金也早已司空见惯。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显示,早在2012年中国人就已经属于出国旅游消费最多的游客群,当年的消费共计1020亿美元;2013年达到了1300亿美元,而2014年据中国国家旅游局估计这一数字将达到1550亿美元。中国游客在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金额都名列前茅,可以说向多国旅游年报交出满意“答卷”。

国人海外旅游消费市场巨大,主要包括餐饮消费、住宿消费、购物、以及文化体验和移动支付消费等。其中,购物是主要内容,在人均境外消费近2万元中,平均用于购物的费用占57.8%。奢侈品、纪念品、高科技产品是中国人的最爱。30年前,米兰、伦敦和纽约的奢侈品商店里到处是日本人在毫不吝啬的挥金如土,而现在中国游客取而代之,他们的口袋往往揣着一张长长的购物清单:幼儿奶粉、高档香水、名牌服饰、还有尚未在中国登陆的iPhone 6,免税店是中国游客最为频繁光顾的购物场所。据悉,2013年中国通过旅游购物和代购形式流向境外的中高端消费额约有6000亿元人民币。法国《费加罗报》的文章称,这的确是一群既热爱出游又舍得花钱的游客,他们拥有强大的购买力。

中国游客在国外消费出手阔绰,而外国游客在中国则有点“小家子气”,他们的旅行方式决定了其在中国的消费结构。外国人旅行往往轻装上阵,带着一两个背包游历名川大山特色小镇,主要消费在“吃、住、行”上,人均支出要远少于中国游客。

其次,相比于中国出境游如火如荼的热潮,外国人入境来华游则显得不温不火,入境人数连年下滑。

2013年,中国针对45个国家的旅客实行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72小时过境免签的新政策,希望能借此提升入境旅游人数,然而成效甚微。据报道,原本预计每年将有2万人会在北京利用该制度,但2013年的实际利用人数仅为1.4万人,北京市旅游委表示,较频繁的雾霾是入境过夜游客人数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中国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人民网曾转载了一篇福布斯网的文章,称环境污染将让中国房地产变得一文不值,年轻一代中国人会选择离开这个国家。外媒诸如此类关于中国的报道让不少外国游客望而却步。

中国旅游业的服务质量整体水平不高,也是来华旅游的外国人数量减少的一大原因。外国游客来到中国,观赏的大部分是静态的文物古迹,而非生动的旅游文化产品。因此,很多外国人到了中国之后不消费的另一个原因是“无所消费”,大多数旅游景区只设置一道门坎,赚一张门票,缺乏其他的创新服务。

另外,人民币升值让外国人来中国旅游的成本大幅上升,这一额外支出让不少外国游客无奈游囊中羞涩。

面对千亿美元的旅游逆差,我们不必过多责备国人出境游时大手大脚,也不必为逆差沟壑难平而愤愤不已,因为中国人已经走向世界,而且正在融入世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在这一过程中在所难免。当然,我们也不能裹足不前,如何做好自己的旅游笑纳四方来客,如何让来外国人感受到一个充满古风古韵和现代内涵的中国、如何在全球打造一个全新的文化标签方为当务之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