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流失 他一直坚守不离不弃 马建华现年45岁,马鞍山乡天星村人,1995年至1997年是当地乡村临时代课老师。1998年在西昌市教师进修校民族中师班学习后转为无编制、无社保、医保,与正式教师同薪水,但只能永久留在本乡教学的乡村教师,自2000年起,一直在茶叶村小学任教至今。 马鞍山乡茶叶村有6个村民小组,200余户村民,1000余人,是至今没有通电、没有网络通信的一个村落。茶叶村小学,距马鞍山乡政府和乡中心校只有1个小时左右的路程,但最远的六组学生,距村小却有10余里的山路,从家到学校,单程就要走3个多小时。 1999年,在西昌市教育局和马鞍乡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修建了现有的4间教室,6间教师寝室,配套有厨房、厕所。2000年,茶叶村小学有近百名学生和6个老师,因为条件艰苦,加上一些客观原因,其他老师陆续离开,许多学生也到附近的乡镇或西昌市区上学,但只要有学生在,马建华就一直坚守着,如今茶叶村小学只剩下9名学生,马建华依然不抛弃、不放弃。 夫妻教学 撑起大山里的教学 随着病情的加重,2008年起马建华到成都求医,华西医院诊断为视网膜色素变性病后视力急剧下降,无法治愈,而且随着病情的恶化,有可能最终失明。如今,马建华的眼睛近乎失明,看人都是一团模糊的影子,这样的情况下,他是怎么进行教学的呢?如何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呢? 视力急剧下降,马建华日常生活起居和教学工作就全部依靠在妻子杨紫琼的身上,不会教学,但识字的她成为马建华的另外一双眼睛。为了不影响教学工作,夫妻俩将自己的3个孩子送进城里,让奶奶独自一人照顾,他们则在放假时间才到西昌市区和家人团聚。 马建华教的是彝族孩子,从小不会说汉语,没办法入读乡里的中心校,只有先在教学点接受彝汉双语教学,作为“预科”。马建华眼睛看不清,不能备课,在妻子帮助下,他把要上的课程记在心里,上课时再由妻子搀着扶上讲台讲课。 批改作业,也落到杨紫琼身上,马建华看不到,就坐在妻子旁边听课,每当杨紫琼在学生的作业中发现什么不对,知识点没掌握等情况时,就给马建华讲述。根据杨紫琼的反映情况,马建华在第二天讲课时,就会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开展讲课内容、方式、进度等。 哪怕全瞎 也不放弃山里的孩子 其实,马建华一直有离开的机会,也不用坚守在大山里。 2008年,马建华被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病后,马鞍山中心校领导对他格外关心,曾动员他到中心校做一些简单力所能及的工作,而不用在条件艰苦的茶树村小学任教。但马建华谢绝了调离,他始终坚持要留在村小,因为他离不开山里的孩子。因为行动不便,妻子杨紫琼没法,只得陪着马建华继续执教,并帮助他承担部分教学工作。 马建华说,不是他不会享福,而是没有老师愿意到茶叶村小教书,如果他一走,茶叶村小学很可能就因此而关闭。到那时,附近一些村落的孩子因路途远,生活无法自理等原因不去中心校就读,就要辍学。他个人的眼睛看不见了没什么,因为一切艰难困苦都已成为习惯。他最怕的是孩子们拥有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却没有文化知识,像祖祖辈辈那样成为文盲,哪怕他眼睛全瞎了,有妻子的帮助,凭这些年的教学经验,他完全有能力继续为孩子们上课。他们夫妻俩最期盼的,是山里的孩子能尽早走进学校,能走向山外的世界,奔向更幸福的生活。(记者罗本平) |
相关阅读:
- [ 09-10]老教师坚守村小40年将退休 学生哭着求他不要走
- [ 09-20]乡村医生刘永生:“我的秘方是以心换心”
- [ 09-20]石头堆中的乡村记忆 探访上九山古村落
- [ 09-18]海口多个乡村遭洪水水淹
- [ 09-12]郑永强:流动的岗位不变的爱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