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刘永生:“我的秘方是以心换心”
2014-09-20 20:41:42 来源:新华网西安9月20日新媒体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新华网西安9月20日新媒体专电(记者杨一苗)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荒移村的村医刘永生,是当地有口皆碑的好医生。前不久,潼关县卫生局蹲点干部用日记记录下了刘永生38年来不计回报、不畏艰辛,一心一意用真情服务老百姓的点滴,刘永生才开始被人们了解,被评为“最美潼关人”和“最美渭南人”。 医病:待病人似亲人 刘永生在荒移村出生、成长,并在这里当上了村医,到现在一干就是38年。“我就是这里土生土长的,这周围的患者都是我的亲人,解除乡邻的病痛,这也是我一生的事业!”刘永生说。 荒移村有1500人,加上附近几个村子,共有6000多人,其中有近2000人为老人。今年83岁的杨志学老人,家住杨家庄,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恶性肿瘤、心衰等疾病,时刻在折磨着他。自今年3月4日以来,杨志学老人全身疼痛和吞咽困难的症状突然加重,饮食越来越少,有时几天滴水不进。 刘永生对关心老人细致入微,几乎每天到老人家里去一次,一天打好几个电话询问老人的病情。6月14日,早上7点多,刘永生突然接到老人儿子打来的电话,他迅速跑到老人家里,看到老人面色苍白,经过5个多小时紧急抢救,病情总算平稳了。这一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半,他前后5次到老人家里,查看病情,看着老人安详入睡才放了心。 6月17日,刘永生给老人换药时,老人用手指了指耳后的肿瘤,对他说:“这两个祸害把我拿住了,我活够了!我也不想让娃再花钱了,不想再麻烦你了。老伴照顾我一辈子,让她也休息休息。我不能再自私活下去了。” 这时刘永生忍住眼中的泪水说:“叔,你记着,从今天起,你的医药费我全免。从今天起,我不光是医生,我也是你的儿子。儿子给父亲尽孝道,是应该的。”老人握住刘永生的手,眼泪夺眶而出。此时,刘永生和老人的老伴、儿女,也已泣不成声! 荒移村副主任、57岁的刘文学说:“说起永生,病人和家属为什么哭?因为他比儿女们都做得好。他更把可怜人放在心上,把钱看得很轻!” 医技:百姓需要啥就学啥 刘永生回忆自己看的第一本医学书是《中医入门三字经》,那时他还是一个学生。1976年,刘永生成为了村里的一名赤脚医生。这年的春季,当地麻疹病流行,很多小孩发烧、出疹子。他就用板蓝根、鱼腥草、柴胡、金银花等,熬成汤,救治了不少孩子。 村主任刘文学说,刘永生刚开始学医时,只要谁身体不舒服,他就去看望,还亲自送医院,看大医院的大夫如何诊治,有不清楚的就向人家请教。有的乡党从外地看病回来,他就会跑到人家家里,问大医院是怎么治疗和用药?让人家把治疗方案抄给他学习。 刘永生对全国各地知名专家教授举办的特色医疗技术培训,更是喜欢的不得了。 像“火针疗法”,是他在山东济南市参加培训班学到的;“走罐疗法”,是他参加在郑州骨科医院举办的培训班学的;还有“刺血疗法”“透皮疗法”等等。38年来,他自费参加各种专业特色培训达20多次。 刚学习针灸时,为了练手感,刘永生就逮来麻雀和老鼠,在它们身上练,最后直接在他自己身上扎。 刘永生说,“无论何时,病人叫我,就马上去。病人不能动我就背,病人起不了我就扶。对病人能帮一点是一点。” 医德:我的秘方是以心换心 在荒移村,有一对患病的父子,父亲叫党志平,患多种病。儿子党红喜,是个脑肿瘤患者。6年前,党志平在西安一家大医院确诊为右侧脚趾坏死,需要做截肢手术。老人没有同意,抱着一线希望找刘永生。刘永生天天上门给老人换药、打针,期间还专门请来西安的专家给老人会诊。只用了半个多月,不但病治好了,还一分钱没有收。 老人的儿子党红喜于2012年被确诊为脑瘤并发梗阻性脑积水,由于瘤子压迫眼睛近乎失明。党红喜说,有一天他突然发病,家人赶紧叫来刘永生给他检查。被抢救过来的党红喜对刘永生说:“我病犯的时候生不如死,娃现在还要上学,我的病把家里的积蓄花完了。我觉得自己是个累赘。” 刘永生赶忙说:“瞎想啥呢!你以为你走了,你爸的身体就好了,你娃上学就不掏钱了。你想让你爸白发人送黑发人。”那天刘大夫去他家3次,最后一次直到党红喜想通了,晚上12点多才离开。 刘永生被乡亲们称为“名医生”“好医生”,被市县相关部门评为“最美渭南人”、“最美潼关人”。刘永生说:“我看病的秘方就是以心换心,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 |
相关阅读:
- [ 04-03]90后回乡行医全年无休:愿坚守一辈子(图)
- [ 04-27]坚守40年的乡村医生:盼村医后继有人
- [ 02-18]村医缺口大任务重后继无人 条件差收入低成主因
- [ 11-29]国家卫计委:将进一步完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
- [ 04-22]卫计委要求各地建立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平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