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部分欠发达地区村干部后继乏人:收入远不如打工

2014-08-11 12:36:07 夏军 杨洪涛 袁军宝 詹奕嘉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谁来继任村干部

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村干部后继乏人

今年是村“两委”(村共产党员支部委员会和村民自治委员会)换届选举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西燕镇江卢村,村党支部书记李高能正在为换届选举发愁。

这个有6000人的村子,全村选举人口约4000人,外出务工人员超过三分之一,但是,村里寻找一些稍具文化水平、年龄适中、头脑灵活,有能力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后备干部”,却较难找到各项条件都很合适的人选。

“一位30多岁的村民是党员,曾就读于一家师范专科学校,我们希望他能成村级‘后备干部’,以便在换届选举中当选,却被拒绝。”李高能说,“另一名村委会干部,也是村里养猪创业大户,致富能手,2011年直接辞职,不愿当村干部。”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广西、贵州、广东一些农村地区采访了解到,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不少村屯村“两委”干部年龄老化,村级“后备干部”匮乏,村干部失去了吸引力,一些地区发展党员遇到困难。

村干部后继乏人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部分农村也遇到村干部“接班人”难找的问题。

拉烈乡加红村村委会副主任黄启权说,加红村1名村委会主任和2名副主任都59岁了,今年换届选举计划退出,他们找到2名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接班人”。“经村干部不断动员,终于找到2名‘接班人’,但他们至今仍犹豫不定。一旦2人拒绝,村干部将不知如何处理。”黄启权说。这2人都是“90后”,即便他们当选为村“两委”干部,一旦中途离职,村里将首次出现补选情况。

在贵州凯里市、黄平县、丹寨县、从江县等部分地区,村干部后继乏人的现象也同样存在。一名乡镇党委书记告诉本刊记者,当地村支书、村主任大多在40岁以上,有个村的专职委员已经70岁了,还在村里担任职务。本来还有一个20多岁的本科生,前段时间也辞职了。由于有一定文化的村民多外出打工,发展党员存在很大的困难。全乡8400多人中,每年仅能发展党员20多人。

在广东的欠发达地区粤东西北,农村干部队伍年龄老化、能力弱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困难的现象也十分突出。

受访的基层干部反映,目前农村留守的都是“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即妇女儿童和老人),朝气蓬勃、有能力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导致相当一部分村支部老党员多,年轻党员少,党组织吸收新鲜血液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难,有的村党组织连找到合适的党员发展对象都困难,村干部青黄不接、后继乏人。

以2011年发生过连续大规模上访事件的广东陆丰市乌坎村为例,该村人口约1.3万人,平时有近3000名青壮年在外打工、经商。乌坎村党总支书记林祖恋说:“乌坎这么多人,能当好村干部的合格党员很少。100多位党员,一部分年纪很大,有的话都说不出,路都走不动;一部分是新吸收的学生、复员军人以及教师,都非常年轻;35岁到50岁的‘中坚力量’几乎空白。”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分析,在一部分富裕农村,特别是土地价值高、集体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村干部不少人“抢着做”;而在那些不富裕的、缺乏资源的农村地区,确实出现了村干部“没人愿意做”的现象。

受访的一些基层干部说,村“两委”干部需要在群众中比较具有威信,一些经济能人、“领头雁”威信高,但他们大多不愿意加入到村干部的队伍中来,而那些愿意成为村级“后备干部”的村民,其威信或文化程度却达不到要求。有一定文化素质、头脑灵活的村民多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很少能达到党员要求,在农村发展党员较为困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