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浙江首批聘任制公务员将上任 一共5人,年薪30万元起,聘期5年 义乌招聘聘任制公务员,在浙江开启了公务员聘任制的“破冰”之旅,打开了一条引才“新通道”,同时也打破了公务员“铁饭碗”的常规概念。此次聘任制公务员招聘是从去年12月份开始,经过近5个月的资格审核、考试测评、考察和体检,5名聘任制公务员将于近期走马上任。 年薪30万元起 半年试用期不合格将辞退 记者在浙江省组织部门官方网站上看到,被公示的5人是清一色的男性,他们有的来自企业,有的来自事业单位,还有的曾经就是公务员。义乌市组织部公管办主任陈玲玲告诉记者,这5位拟聘任的人员中,1人是博士,3人是硕士,还有一人是本科生。 想要好的人才,义乌开出的价码也并不低。根据公告,在工资待遇和福利方面,聘任制公务员将按照合同实行协议工资,各岗位的指导年薪不低于30万元。“现在应聘者的具体年薪还没有确定,不过都在30万元到60万元之间,具体要等签订合同后才能确定。”陈玲玲说。 据义乌市人力社保局工作人员介绍,聘任制公务员的工资和公务员一样,分为基础工资、考核工资、年终奖三部分,基础工资占协议工资的50%,考核工资占30%,年终奖占20%。年终考核优秀的按基数发奖金120%,良好发100%,基本合格发70%。 薪酬很高,不过,对于聘任制公务员的考核也是非常严格的。陈玲玲告诉记者,聘任制公务员虽然是占用了行政编制,但没有正处、副处之类的行政级别,在这5年的聘期内,要进行试用期考核(试用期为6个月),以及季度、半年度、年终考核,“而且,各个单位会对应聘者下达具体的考核目标,如果试用期的6个月当中应聘者没有做到,就会被辞退。年度考核不称职,或者连续2年为基本称职,也要被辞退。” 5年聘任期满后 也有可能就不再续签 说到聘任制公务员,就不得不说最先开始实施此项政策的深圳。 前段时间,网上爆出了这样一条新闻:“深圳试点公务员分类改革后的几年内,深圳4万多名公务员中聘任制超过了3200名,但无一人被解聘。”有不少网友认为,公务员考核成为了一种流于形式的“过场”,更有甚者,认为聘任制公务员就是变相“铁饭碗”。 面对网友对深圳聘任制公务员的质疑,义乌此次“试水”的聘任制公务员会有可能出现这样的状况吗? 对此,陈玲玲表示,义乌不太可能出现这样的状况,“我们‘试水’聘任制公务员,其实是对现有公务员队伍的补充,直白地说,就是这些人才在现有招考模式下无法招到的,所以,单从人数上来说,绝不可能占有很大比例。” 陈玲玲还告诉记者,对于5年聘任期满后,是否还会聘用,除了聘期内的工作表现外,还要看用人单位对项目的开展进度,“也就是说,如果用人单位派给这些聘任制公务员的项目结束,也有可能就不再续签了。”这完全取决于用人单位和应聘者他们自己,不会出现所谓的变相“铁饭碗”。 在今年2月份,当时正好是面试期。义乌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蔡祝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原本以为5年的任期会成为应聘者的顾虑,他们要考虑5年后何去何从,现在发现这根本构不成困扰,因为现在哪里对专业的高端人才都是渴求的,高端人才到哪里都是很受欢迎的。” 背景阅读 为开辟公务员队伍 引才新通道积累经验 2013年12月10日,浙江省发布《浙江省公开招聘聘任制公务员公告》,这是浙江首次面向全国高薪招聘6名聘任制公务员,而试点选址于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 所谓的聘任制公务员,是指在规定的行政编制和工资经费限额内,以合同形式聘任,依法履行公职,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而在民众的心里,这意味着,打破了公务员终身制的铁饭碗,进入公务员队伍也不再是进了一劳永逸的“保险箱”。 在去年12月份,在公开招聘聘任制公务员的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就说,浙江省首批聘任制公务员试点选在义乌,除了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引入紧缺、专业技术性较强的人才外,还将为开辟公务员队伍引才新通道积累经验。 对此,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教授杨建华表示,这次浙江在义乌试点聘任制公务员,对于浙江今后的公务员结构优化是有重大意义的。不过,他认为,要想确保公务员聘任制及其背后相应的公务员分类改革效果,首先就是要真正地畅通“出口”,完善“准入退出”机制。 杨建华还表示,除了要完善机制外,更要做到对聘任制公务员考核的透明、公开、公正化,“聘任制的公务员是否有真的资格续聘,还是要摊开来,不能暗地里说合格就合格了。”他认为,考核机制是关键“短板”,亟待弥补完善,否则,相关的公务员制度改革成效会大打折扣。现代金报 记者 马佳丽 |
相关阅读:
- [ 05-03]全国公务员报考人数减36万 国家公务员局称正常
- [ 05-02]公务员购车享特殊优惠 4S店瞄准“车改”商机
- [ 05-01]福州21个市级机关公开遴选68名公务员 5日起报名
- [ 05-01]福州21个市级机关公开遴选68名公务员 5日起报名
- [ 04-30]四川法院将惩治失信行为 公务员借钱不还通报单位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