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电信诈骗频频得逞,背后有何玄机?

2014-01-14 19:07  周婷玉、袁汝婷、黄安琪、徐海涛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徐家傲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新华网北京1月14日电(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先有广东一事主瞬间被转走2700余万元,后有知名影视明星汤唯被骗20余万元,13日又传出温州一打工者执意给骗子汇钱,银行无奈断电的消息。

这些骗子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和玄机?又是谁为电信诈骗案件的疯长提供了土壤?

井喷:电子诈骗犯罪案件三年翻20倍

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辈子的“保命钱”瞬间就被骗个精光。

1月6日,沈阳市一位74岁的大爷接到自称是法院工作人员的电话,称老人涉嫌用医保卡为毒贩购买药品并为毒贩洗钱,须将个人存款转入“国家安全账户”。老人马上赶到中国工商银行沈阳黄河支行汇款,银行工作人员劝说无效只好暂停营业。然而第二天老人还是前往另一家银行将40万元悉数转账。

“这是当前较为流行且造成损失严重的最典型诈骗手法。”一位基层公安办案人员说,犯罪分子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编造威胁理由要求事主将资金转至“安全账户”,然后将资金取走。

中奖诈骗、冒充熟人诈骗、QQ诈骗……近年来,随着通讯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电信诈骗手段也不断升级翻新,案件数量堪称“井喷”。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安全保卫学院院长马丁介绍,公安部门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电信诈骗犯罪案件数为8300多件,造成经济损失2亿多元;而2012年同类案件高达17万起,经济损失达80多亿元。

受访公安人士总结指出,当前电信诈骗犯罪呈现“虚拟化、智能化、集团化、国际化”特点:

--虚拟化。犯罪分子不露真容,作案过程均在虚拟空间进行,通过电话、短信或网络进行诱骗、恐吓,通过网上银行转账;或是冒充银行人员骗取U盾密码,直接将钱盗走。

--智能化。犯罪分子利用任意显号软件、非法改号软件、网络电话对接等技术,使拨出的号码显示出其所需任意号码,智能程度更高、伪装更彻底。

--集团化。有专门人员负责诈骗网络平台技术,有专人拨打电话和群发诈骗短信,还有人负责转取赃款,形成分工明确的诈骗链条。

--国际化。跨国(境)电信诈骗犯罪集团雇用中国籍人员搭设网络平台,提供境外服务器,完成诈骗全过程的跨境虚拟流转,通过地下钱庄将赃款转移境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