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中国综艺节目即将打响“原创模式”持久战

2013-12-22 14:45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两年前,“The Voice”的中国版《中国好声音》在全球华人地区创下收视热潮,两年后,由原班团队制作的《中国好歌曲》将于2014年初登上中国荧屏。与好声音不同的是,这一模式由中国电视团队自主研发。

“《中国好歌曲》开辟了一套全新的节目类型和思路,首创‘歌曲养成’概念,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创新意义,具有模式输出与全球版权行销的潜力。”12月初,灿星传媒制作副总裁尹晓葳在亚洲电视节上首度对外介绍了《中国好歌曲》的原创模式,多位海外买家对购买这档中国版权节目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2013年,或许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困惑:打开电视机,各个卫视都在播《中国XXX》,《中国梦想秀》、《中国达人秀》、《中国最强音》、《中国梦之声》、《中国星力量》、《中国星跳跃》……内容涉及唱歌比赛、草根圆梦、寻求商机、明星跳水,辐射生活娱乐各个方面。

然而,这些“国字号”产品无一例外引自于国外,观众也并未在这些节目中看到与“国字号”匹配的制作水准。世界三大选秀之一的“X FAXTOR”中国版《中国最强音》因其剪辑凌乱、制作粗糙等问题遭遇差评如潮;风靡欧洲的跳水节目“Celebrity Splash”中国版《中国星跳跃》也因录制过程中的专业性和安全性备受诟病。

据统计,2013年,中国引进节目模式达到创纪录的30多种。为此,中国电视业付出了昂贵的模式费用,但似乎谁也没有为一掷千金而手软。

“为什么不原创?”泽传媒高级副总裁杜泽壮说。在国外,一个创意公司一年能出上千个创意,由创意变为模式节目的只有几十个,而最终成功的也只有一两个。“收视为王的竞争环境,让电视台经受不起失败,容忍不了给原创节目成长的时间和空间,才会急于找一个现成的模式。”

“电视台数量过多、竞争激烈造成跟风者多,同时,在一个习惯模仿的国度,创新和版权始终未能得到相应的保护,这对于甘于寂寞进行原创的人而言是致命的。”从更宏观的层面,清华大学教授尹鸿曾把原创力匮乏的原因指向了现有的电视体制。

2013年7月,广电总局向各大卫视下文的“加强版限娱令”似乎被认为是鼓励原创的一大推手。但杜泽壮却对这一行政命令表示堪忧。“2014年,加强版‘限娱令’可能会倒逼一些有实力的制作公司或电视台积极探索新的原创模式,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导致很多原创匮乏的电视台只能将山寨进行到底。”

但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一场节目模式原创的持久战役即将打响。

站在市场最前端的民营电视制作公司表现出了“身先士卒”的决心。“通过近些年与海外电视行业接触,我们发现真正好的模式节目其实屈指可数。中国综艺节目这么大的体量,假如都紧盯国外模式不放,不出两年,就会面临没节目可引进的局面。”灿星节目制作公司宣传总监陆伟说。

显然,一个全新的原创模式节目的诞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陆伟介绍,《中国好歌曲》选的是原创歌曲,这也就意味着节目中任何一首歌观众以前都没有听过,对节目模式也是全然陌生。更重要的是,原创模式是没有“宝典”借鉴的。

“高风险的原创节目确实需要平台支撑,因此,我们选择与央视合作,在央视这样强势的平台上,新节目可能更容易迅速发酵,产生影响力。”陆伟说。

各大卫视也嗅到这场战役的“硝烟味”,因此,在各大卫视2014年的计划表中,似乎可以看到集体探索原创的决心:江苏卫视的《超级女兵》,是根据当红电视剧《我是特种兵》系列延展出来的综艺真人秀;浙江卫视的《十二道锋味》是其携手英皇打造的明星美食真人秀;天津卫视的《国色天香》,则把视角放在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戏曲曲艺元素上。

“世界范围内,好模式都经过很多适挫的过程。同样,对于中国的综艺节目,这也是必经过程。”灿星节目制作公司总裁田明说,从《中国好声音》到《中国好歌曲》、从“国字号”的引进模式到自主研发的原创模式,这个过程,就像改革开放之初,实业、工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改革,需要一个引进、消化,最终吸收的过程。记者 段菁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