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成交放缓房企“想走货” 信息不透明楼市难有预期理性

www.fjnet.cn 2013-10-21 16:09  周强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新华网广州10月21日电(记者 周强)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受房价持续高位运行、银行房贷收紧、“双合同”致首付提高等多重因素影响,不少购房者承受力正迎来上限,“十一”以来楼盘出货明显放缓;与此同时,房企也难掩“走货”隐忧。专家称,房地产市场信息不公开透明,市场很难形成理性预期。

市场消化速度减慢

统计数字显示,近期楼市消化速度开始放缓。据广州经纬行研究中心的分析报告指出,从“十一”期间新楼盘开售的去货率来看,楼盘成交量均在五六成,个别项目甚至仅有两三成。这与中秋假期及八九月的市场相比,已逊色不少。

记者连日走访发现,广州八九月出现的“日光盘”或旺销楼盘均出现交货放缓的迹象。深业江悦湾、万科东荟城、翡翠绿洲、锦绣天伦花园等,消化率均仅有四五成,且前三者的新楼盘数量并不多,也无法在加推当天售罄。

广东房地产协会分析师薛玲说,随着价格的持续攀高,购房成本的加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买家入市的积极性。加上银行停贷、“双合同”提高首付门槛等多因素集中制约,总体市场成交已有所放缓,环比有所下降。

中原地产项目总经理黄韬表示,受“地王”频出的市场暗示及房价在历年调控中持续攀涨的现象影响,买家对房价看涨的预期暂难改变,只要产品合适、价格在承受力范围内,买家仍将选择入市,特别是接下来持续到12月底,不少发展商肩负完成年度销售目标的任务,因而新楼盘也将持续推出市场,选择范围的增多或吸引前期尚未入市的买家。

喧嚣楼市有隐患

不少专家认为,经过10年的“补涨”“急升”,城市地价、房价已经到达历史高位,且已超出普通城市居民的承受能力,楼市成交量难以放大,然而不少购房者的心态确是“看涨不看跌。”

在广州一家国企上班的李女士已经拥有两套住房,由于可以获得员工内部价资格,尽管对未来楼市走向并不明确,但还是决定在异地杭州再添置一套房。她说:“同事们都在买,所以我们也跟着买,说不定几年后就升值了。”记者调查发现,类似李女士这样的购房者,在当下中国购房环境下并非少数,他们购房与需求无关,“中国式购房”现象正在上演。

与此同时,喧嚣楼市背后一些房企也表达了难言之隐。深圳一家房企负责人说,大家看到的都是某楼盘“日光”了,某楼盘卖掉了多少套。可是,又有谁仔细数过,有哪些楼盘卖了多久还没卖完?有哪些楼盘其实已经在暗暗地放松价格?又有哪些房企的销售负责人如今正为卖不动而发愁呢?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表示,除了一些大的上市房企在前9个月销售提速,如今感到日子可以轻松过之外,一些上半年销售速度不快的中小房企,最近也已经在筹划如何冲量完成年度销售目标。日前,已经有个别房企借集团周年庆的日子推出了联展式的优惠。虽然其优惠幅度不大,但明显是发出了一个“想走货”的信号。

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分析说,究其原因还在于房地产市场信息不公开透明。“未来将出让多少地,提供多少套房子,无论是老百姓,开发商都是一个未知数,市场也就难以形成理性预期。”

成交量或将放缓

广东一些银行人士说,在传统节假日扎堆的下半年,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会更加强劲,信贷额度的供需进一步加大,银行信贷则成为稀缺资源,因此普通市民购房贷款将会面临更多难题。分析人士指出,从第四季度开始,随着银行信贷的收紧,将进一步牵制买卖双方,贷款利率上调甚至停贷的现象将增多,延至年后放款的情况将更趋普遍。

“从当前形势来看,政府要完成年度房价调控目标的压力较大,因此‘限价、限售、限签’三大措施短期内不会松绑,或有进一步趋严的可能性。”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分析说,在价格方面,因目前房价已涨至历史高位,消费者观望气氛渐浓,市场对当前高价的消化期拉长,未来半年至一年内价格上涨幅度将减缓。由此可判断,在金融环境、行业政策环境短期内不变甚至趋严的背景下,四季度成交量或将有所放缓。

广东省房协理事赵卓文认为,房地产一轮周期约两到四年,多年的市场表现已经证明了,房价不可能只涨不跌。当绝大多数人都认定了一个“升”字时,楼市的风险就来了。当前房价已经超过普通城市居民的承受能力,楼市成交量难以放大。

  • 责任编辑:黄晓夏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