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硕士研究“呵呵”缘何引发热议?

2013-06-24 08:25:4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林洪熙   我来说两句

论文导师回应质疑

《网络会话中“呵呵”的功能研究》论文的指导教师是在华东师范大学任教22年的教授李明洁。在接受采访时她说:“从选题、写作过程、答辩表现来看,这篇论文都属比较平常,不能因为受到大众的关注我们就美化它或诋毁它。”

针对有人认为这篇论文是小题大做,她回应道:“这可能就是专业人士与非专业人士看法的差距了。任何科学研究都是‘小处着眼,大处着手’。在语言学上,我们尤其提倡小题大做。研究生一般学术积累较少,很难拥有全局眼光,所以更应该在小的问题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对于社会科学来说,大众关注的问题就应该是学术研究的焦点。‘呵呵’大家都在用,也很了解。社会语言学包含社会性质,‘呵呵’大家用得这么多,如果我们视而不见,那我们就是失职了,那才叫白交了3年学费!”李明洁说。

论文“呵呵”为何引热议

“呵呵”在网络中的普遍使用是事实,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绝大多数网民并不会看一下论文摘要或读完论文全文,也不会认真琢磨并合理地解释这一现象,只是见到该篇论文的题目而产生了好奇心。这么多人热议“呵呵”,也从侧面反映出它确实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公众关心的问题。我想,该篇硕士论文在网上引发热议,并不是有多少网民对语言学研究感兴趣,恰恰是由于“呵呵”在亿万网民中的广泛运用引起的。

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大多是要解决现实问题,公众有疑惑,社会科学工作者便尽量要给大家解释清楚。对论文“呵呵”的负面热议也反映出社会科学普及的缺失。大众学术素养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之间,社会科学工作者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处赖勤认为,社会科学研究应面向社会,面向民众。学者应该学会使好“两支笔”:一支是保证做好学问的“学术之笔”;另一支便是通俗易懂的“大众之笔”。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