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汇聚前沿科技 共促开放合作——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看点前瞻

2025-03-21 09:02 作者:刘祯、温竞华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 题:汇聚前沿科技 共促开放合作——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看点前瞻

新华社记者刘祯、温竞华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将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今年的主题为“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本届论坛年会有哪些看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月2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今年论坛年会设置了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5大板块、128场活动,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千名演讲嘉宾将共议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全球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启示。”科技部副部长林新说。

聚焦前沿热点,打造科技“风向标”——

本届论坛年会将围绕AI大模型、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医药、6G、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设置10场品牌论坛和50场创新论坛,深入探讨前沿科技进展和产业发展趋势。

比如,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将聚焦通用大模型和具身智能两个前沿技术热点,邀请包括图灵奖得主在内的国内外顶尖学者、领军企业家、青年科学家探讨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打造前沿科技的“风向标”。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论坛年会全方位构建前沿科技应用场景,营造“科技感拉满”的参会体验——

利用声纹识别和语音拟合技术,实现演讲者用母语演讲、原声进行同传翻译;15家企业的近百台代表性机器人将作为论坛年会的智能助手,进行迎宾、交流、主持、表演、服务;线上参会的嘉宾,还可以在元宇宙会场中感受沉浸式交互体验……

“我们力争将论坛年会打造成为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集中亮相的大舞台。”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靳伟说。

突出成果共享,促进产业发展——

林新介绍,本届论坛年会将突出成果共享,通过技术交易大会、前沿科技大赛、重大科技成果发布等活动,搭建“政产学研用金”合作平台,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对接和产业化,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其中,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等十余场技术交易活动,汇集了来自34个国家的30多家专业技术转移机构、120多所高校院所、200多家创投机构、2000多家创新企业共同参与,进一步促进创新要素供需对接。

论坛年会期间还将举办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总决赛。今年比赛吸引了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的3200多个项目参赛,在去年10个赛道的基础上新增合成生物等4个赛道,人工智能参赛项目占比达到四分之一,在脑机接口、基因治疗、人形机器人等领域也涌现出了一批高水平创业项目。

此外,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和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也将在论坛年会期间发布。

链接全球智慧,推动开放合作——

“本届论坛年会突出开放合作,既有政府间科技合作对话,又广泛邀请国际科技组织及全球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等参与。”林新说。

靳伟说,本届论坛年会将有30多家国际组织与机构主办承办18场平行论坛,以高规格对话促进深层次合作。还将集中发布RISC-V、人形机器人、长安链、整车操作系统等一批开源项目,为创新交流合作搭建平台。

林新说,近年来,我国已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广领域的科技合作新格局。科技部将进一步拓宽政府间和民间科技合作,与各国深化各领域的科技合作机制,加快构建科技开放的创新环境,高质量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中关村论坛也是一个面向全球科技创新合作交流的国家级平台,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好这个论坛的平台和枢纽作用,为促进全方位国际科技合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林新说。

中关村论坛创办于2007年,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已成功举办15届,开展平行论坛和配套活动上千场,累计有数十万名嘉宾和观众参与。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

关键词:论坛年会,中关村,科技进展,前沿领域,前沿技术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