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两会精神看落实·经济热点问答丨5%左右经济增速预期目标怎么看?

2025-03-19 14:44 作者:潘洁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北京3月18日电 题:5%左右经济增速预期目标怎么看?

新华社记者潘洁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目标。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动能不足,国际经贸合作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多,困扰着全球发展。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为2.8%和3.3%。

迎难而上、奋发有为,中国提出5%左右增速目标传递鲜明信号。

一方面,无论是应对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挑战,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还是应对外部环境复杂变化,持续提升国际竞争力,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长作为支撑;

另一方面,我国具备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支撑条件,宏观政策还有加力空间,有能力、有条件实现这一预期目标。

兼顾需要与可能、当前和长远,与中长期发展目标、近几年经济增速均充分衔接,这一目标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看支撑条件,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实现5%左右增速目标有充足信心和底气——

基础稳,作为超大规模经济体,我国拥有巨大的经济体量、市场容量和产业配套能力;

优势多,我国不仅有大国经济所具有的规模优势、市场优势、人才优势、创新优势,还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独特制度优势;

潜能大,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蕴藏着巨大发展机遇,国内外多数研究机构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还有很大潜力,潜在增长率仍处在5%左右的较高水平。

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量子通信、半导体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球创新力排名升至第11位,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看发展态势,当前支撑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为实现5%左右的增速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3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前2个月主要经济指标情况。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均呈现稳中有升态势,增速快于上年全年。

“经济运行起步平稳”“发展态势向新向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这样评价前两个月经济运行特点。

以“数”观“形”,一组组细分数据,也折射出我国经济不断积蓄的向上势头:

1至2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集成电路圆片、工业机器人、动车组、民用无人机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9.6%、27%、64%、91.5%,新兴产业成长壮大;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快于全部投资5.9个百分点,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稳健……

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0.2%和50.4%,比上月分别上升1.1和0.2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8,是近四年来的最高值……

看政策支撑,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和标志性改革举措的加快落地,为实现5%左右的增速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9.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2万亿元;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出台实施政策要能早则早、宁早勿晚,与各种不确定性抢时间……

从政府工作报告一系列实打实的数据和扎实有力的举措可以看出,今年宏观政策无论是在取向上、力度上还是节奏上都“更加积极有为”。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阳指出,宏观经济政策将会依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积极应对。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随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改革部署落实落地,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将得到进一步激发。

坚定信心,真抓实干。

锚定5%左右的增速目标,全国上下正在将两会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中国经济巨轮驶向更广阔的未来。

关键词:经济运行,经济增速,预期目标,向好,两会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