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2月10日电 题:送别黄旭华:深海无言赤子心
新华社记者董瑞丰、温竞华、熊琦
深潜无声,热血难凉。
此刻,鲜红的党旗覆盖着这位1949年春天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
在君子兰、百合和菊花的簇拥下,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静静安卧。
2月10日,湖北武汉,武昌殡仪馆。黄旭华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举行。
哀乐低回。告别厅两侧悬挂着挽联:“卅载呕心研潜艇深海蛟龙惊世界,一生矢志卫海疆大国重器铸功勋”。
黄旭华的亲属、同事、有关单位代表、自发从各地赶来的群众等,佩上白花,缓缓走进告别厅。
无声,却有无穷的力量
黄旭华的妻子李世英坐在轮椅上,强忍悲痛,坚持着同前来吊唁的来宾握手致谢。
相濡以沫近70载,她默默陪伴他,走过“深潜”人生。
生前,他的生活都是她操持,今天,他的衣着依然由她亲自准备。
这一次,黄旭华没有戴他常戴的那条围巾。围巾已经磨到起球,那是他最珍视的母亲的遗物。家人们选择把它留下来当作纪念。
“妈妈说,爸爸怕冷,要多穿点。他一直都舍不得穿的真丝内衣,今天穿在了最里头。”小女儿黄峻哽咽着说。
为了研制我国第一代核潜艇,黄旭华一“潜”就是30个年头。亏欠,是黄旭华生前提到家人时,最常说的词。
父母兄妹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妻子女儿很长时间才能见上他一面。女儿想去中山公园划船的愿望,黄旭华一直没有机会补上……
“父亲从小教育我们:国家、工作是第一位,自己的事情要往后放。我们也是这样长大的,从没觉得有什么需要抱怨。”黄峻说。
“黄老说,生前陪父母太少了,百年之后再来弥补。”黄旭华的助手说,黄老的遗愿是把骨灰送回家乡。
爱如深海,寂静辽阔。无声,却有无穷的力量。
“我们的无声,是为了让祖国在世界舞台上发声。”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九研究所退休职工、80多岁的曹志荣赶来送老所长最后一程。
无限的思绪仿佛又带着他回到和老所长一起奋战的峥嵘岁月:工作区到宿舍要走10多公里,海边小路多碎石,只有1米多宽,黄旭华带头唱歌为大家鼓劲,最常唱的是那一首: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无悔,一生许给家国事业
告别厅中央,“沉痛悼念黄旭华同志”的横幅下方,彩色遗像上的黄旭华笑容慈祥。
胞弟黄绍赞凝望着哥哥,又一次情难自已:“后辈一定会发扬你的精神,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做好事情,请你放心。”
1948年,黄绍赞小学毕业时,黄旭华特地勉励他要努力读书,学好本领,长大了为国家做事情。也是在这一年,还在交通大学读大三的黄旭华与地下党组织接上头,毫不犹豫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1958年,一纸调令划破平静。30岁出头的黄旭华告别双亲,仅留下一个信箱代号,从此隐入“大海”。
无图纸、无专家、无经验,面对西方技术封锁下的“三无”绝境,黄旭华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算出几万个数据,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带领团队将核潜艇的重量精确至小数点后几位,用“斤斤计较”的严谨铸就共和国重器;年过花甲亲自登艇深潜试验,创造人民海军潜艇史上首个深潜纪录……
于深海处听惊雷。
1970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中国跻身“核潜艇俱乐部”第五席,大洋深处从此有了来自东方的“钢铁蛟龙”!
等身高的资料和小山般的书籍,见证了黄旭华数十年的日常。
人生的最后几年,黄旭华一直在整理中国核潜艇发展史的资料。在病榻上,他还放心不下,总说:“我不服输,就差一两年,就可以全部整理好了,我的工作就完成了。”
“他把一生奉献给了中国核潜艇事业。”第七一九研究所退休高级工程师黄忠宝记得黄旭华曾说,“事业”与“职业”的不同,在于“事业”是一生追求、永不后悔、孜孜不倦的目标。
无尽,星辰照亮后来人
倾尽一城花,只为奠一人。
武昌殡仪馆告别厅外的广场上站满群众。从五湖四海赶来的人们手捧菊花,自发前来送别黄旭华。
悼念的人群中,有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院士。
“我获奖后,黄老在医院里给我写了贺信。后来我去看他,他说,我们年纪都大了,但还要坚持‘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20岁的大学生蒋宇轩从郑州赶来。“从我10岁第一次知道黄老开始,他以身许国的故事就伴随着我的成长。听闻他走了,无论如何也要来送送他。”
黄女士带着一双儿女,坐了13个小时火车从深圳赶来。“孩子们在课上都听过黄爷爷的故事,这样的老先生,后人不会忘记。”
全国各地的远程下单,让鲜花沿着殡仪馆的围墙摆满。有人留下为黄旭华手绘的图画,有孩子留下《海底两万里》的书册。
黄旭华生前工作的第七一九研究所外,曾经生活的广东汕尾故居前,母校上海交通大学的学院大楼里……满是自发送来的鲜花与字条。
2020年1月,黄旭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800万元。陪他一起去北京领奖的工作人员回忆,过了不久,她收到一张黄旭华手书的清单,上面列明了奖金捐赠的单位和数目,分赠给科研、教育、科普三个方向。
人群中,有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他也曾是潜艇研制队伍的一员,“我同黄老不认识,但我理解他。隐姓埋名,做祖国建设的一块砖,我们这一代人吃过苦,但坚持过来了。现在国家后继有人,我们很高兴,希望你们这代人会更好。”
“05后”的苏泽凯是上海交大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旭华班”的第一批学生。他说:“虽然从未见过黄老,但每天走过‘旭华路’、看到黄老的题词,就感到前辈的精神仿若星辰,始终照亮我们。”
一捧捧绽放的菊花,抚慰着寒冬里的哀恸。一句句真诚的缅怀,致敬着一个国家的记忆与精神。
李世英和女儿、亲友们上前,在黄旭华身边围成半圆,做最后的告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亲人们泪如雨下,唱起了这首黄旭华生前爱听的《送别》。
“要到最后说再见的时候,我们才能唱它。”黄峻说,“但我不愿相信,永不畏难、永不服输的爸爸,真的离开了!”
“送别黄老!致敬国之脊梁!”
“我们追的星,就应该是这样伟大的人。”
“吾辈定当矢志不渝,砥砺前行,不负前辈期望!”
此刻,从武汉的人群到故乡的人民,从听他宣讲科学家精神的中小学生到读着他故事的亿万网民,缅怀的声音,汇成前行的力量,磅礴不息。
1月28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春节联欢晚会上,40名来自全国林草基层的代表共同献唱《我的家》,用歌声传达对绿水青山的热爱,深情歌颂美丽中 ...
12月28日晚,文化惠民演出——“南台有戏闽韵颂福”闽剧专场演出在福建省福州仓前公园上演,由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选送的民乐合奏、闽剧折子戏等 ...
2024年闽台艺术青年音乐会开幕,本次音乐会由省文旅厅主办,是第九届福建艺术节和两岸艺术青年欢乐汇的重要配套活动。
在9日进行的英超足球联赛中,利物浦在先丢两球的情况下以2:2逼平阿森纳,延缓了“领头羊”的前进速度。水晶宫凭借奥利塞的助攻“帽子戏法”,以5:1 ...
2022-2023赛季法甲足球联赛9日结束了第30轮的全部比赛,积分榜排名第三的马赛在客场被洛里昂以0:0逼平,错失了追赶联赛“领头羊”的机会。 ...
葡萄牙体育队9日晚在葡超足球联赛第27轮比赛中客场以4:3险胜“升班马”卡萨皮亚队,继续排名联赛第四,距离欧冠区还有5分的差距。
2022-2023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季后赛12进8附加赛10日晚继续进行,北京和广厦分别在主场轻松获胜,在三场两胜的赛制中占得先 ...
当日,中国女足在西班牙伊维萨岛进行赛前训练。作为备战今年女足世界杯的热身赛之一,中国女足与西班牙女足的热身赛将于11日举行。
这位不满26岁的年轻人是否还能更进一步?对于这一疑问,无论王嘉男的中方主管教练还是田径界专家都显示出信心,认为他还有不小的上升空间。
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冠军赛布达佩斯站18日在布达佩斯奥林匹克中心拉开战幕,中国选手马龙轻松晋级,陈梦逆转胜出。
2023女足世界杯是该赛事第一次扩大为32支球队参加,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合举办。根据赛程,揭幕战将于7月20日在奥克兰上演,决赛将于8月20日 ...
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10日发布了《体育总局排球中心关于选聘国家女排主教练的公告》,中国女排新任主帅的选聘工作正式启动。
根据赛程,四个小项的短节目和韵律舞比赛将于14日展开,15日进入自由滑和自由舞比拼,16日则将按照国际赛事惯例进行表演滑。
智库邀请权威学者和知名医师加入,以公益、医疗和科研为三个抓手,旨在充分发挥专家的社会影响力和专业权威性,倡导科学的健身理念,以体育促进大众身心全 ...
“看人,要找人防守,上来阻挡一下。”在广西天等县小山乡中心小学的运动场上,体育老师张世强盯着队员们训练时的跑动情况,不时提醒。
第18届建桥杯中国女子围棋公开赛本赛27日在浙江长兴大唐贡茶院揭开战幕。不久前刚获得全运会混双冠军的老将芮乃伟九段首轮爆冷不敌赵贯汝,被淘汰出局 ...
哈萨克斯坦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司司长阿利姆然·阿卡耶夫24日表示,针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备战工作正在哈萨克斯坦全面展开,希望哈国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