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一些机构打着夜校旗号却不务正“夜”,市场乱象有待整治

2024-12-13 09:26 作者:乔然 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吴静

以低价引流后收取高额费用,鱼目混珠推销劣质课程 一些机构打着夜校旗号却不务正“夜”,市场乱象有待整治

阅读提示

近年来,全国多地的夜校火热“出圈”。火爆背后,夜校课程质量不佳、低价引流后乱收费等问题也时有发生。从业者提醒,务工者选择夜校时要谨慎辨别,理性选择,避免跟风上当。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近来,全国多地的夜校火热“出圈”,凭借超低的价格、丰富的课程,成为不少年轻务工者利用“夜”余时间为自己“充电”的不二选择。然而,《工人日报》记者走访发现,夜校火爆的同时,也衍生出课程收费乱、内容质量不高、学员难维权等乱象。相关夜校工作人员建议,选择夜校一定要谨慎辨别,理性选择,避免上当。

年轻务工者上夜校解压“充电”

晚上8点,下班后的刘梦在街舞教室对着镜子跟随音乐摆动身体,与她一起跳舞的还有20多名年轻人。

25岁的刘梦来自重庆巫溪县,今年7月,她在北京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报名了街舞夜校班,上课时间为每周二和周六晚上8点到9点,11节课的费用为999元。如果第一次课不满意或者报名人数不够20人,可申请退费。

“上了一天班,人都坐麻了,跟着老师跳舞非常解压。”刘梦告诉记者,夜校课程不仅价格比市面上便宜不少,可选择的项目也丰富多样。“在老家的时候条件有限,根本没有机会去接触这么多丰富有趣的课外兴趣班。”刘梦还和同事们一起报了花艺班,12节课只需500元,她觉得性价比很高。

不少专业的老师也非常喜欢在夜校教课,一位街舞老师向记者表示:“大家因为相同的兴趣而来,每个学员都很有激情,我从他们身上也学习到很多。”

互联网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夜校”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980%;在社交平台上,“夜校”相关帖子的数量超过70万篇。不少地方的夜校开启后,更是出现“开课即满”“一座难求”的场面。

老家在河南焦作农村的李伟如今在上海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社交媒体中看到有人分享夜校课程:营养师、橄榄球、阿卡贝拉……“有的项目听都没听过。”各种课程让他感觉十分新奇,于是报名了自己感兴趣的试听课。李伟说,夜校不仅让自己在工作之余有了“充电”的机会,还打开了社交大门,“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身边的人都说我越来越开朗了。”

“解压、社交、省钱等都是夜校火爆的原因。”在上海一夜校教授橄榄球的李阳表示。

“假夜校”乱象套路多

随着夜校热度的提升,行业内一些乱象开始出现。记者采访发现,一些机构、个人打着夜校的名义,通过低价吸引客流,推出课程的质量难以让人满意,学员直呼上当。

今年夏天,马杰通过小程序在北京望京报名了吉他夜校课,10节课收费500元。“报名前承诺是5~6人的小班课,开课时,上课群里的学员人数超过了20人。”更让马杰气愤的是,报名需要先交纳300元的“订金”,且在退课时无法退还。“都是个人收款码,没有服务合同,也没有发票,感觉不太正规。”

在上海工作的李颖也是通过小程序报名了Vlog制作夜校课。起初她对课程满怀期待,结果上了两节课后感觉不对劲。“前两节课就讲了如何安装APP,以及各种拍摄装备的配置、价格等基础的东西,全程没有干货。”李颖表示,上课的老师也并不认真,东扯西扯,根本学不到东西。

“我上的不是夜校,就是培训机构。”在武汉工作的李萌直言自己被骗了。普通话一直是李萌的弱项,因此她想通过报兴趣班的方式提升。留意到自家楼下有相关的夜校课程,“300元6节课,晚上8点上课,可以试听后再报名交费”,李萌抱着试试的心态报了名。

老师的上课质量确实不错,课上课下的互动也很流畅,本来很满意的李萌没想到,刚上了两次课,工作人员就催李萌续费,想要听剩下的课程需再交5000元。

“这与试听宣传时的300元6节课收费不符呀?”面对李萌的疑惑,工作人员解释称,每次课程是3个课时,两次课就是6个课时。感到无奈的李萌碍于面子就把钱交了,但却觉得这与自己选择夜校的初衷相去甚远,“5000元的价格太贵了,感觉不值”。

加强管理,共同助推“夜校热”

记者注意到,今年3月,团中央基层建设部发布《青年之家·青年夜校项目实施指引》提出,通过多元化途径推动夜校发展,包括政府提高文化领域经费补贴,以及与教育机构、社会机构进行公益合作,助推“夜校热”。政策支持下,各地也积极响应:北京通过资金补贴,与高校、企业合作,提高夜校教学质量;上海推出了“市民艺术夜校”项目,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广泛覆盖不同人群……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夜校持续火热,有助于推动社会形成持续学习的氛围,提升劳动者素质,增强青年就业竞争力,激发城市活力与创新力,同时也体现了年轻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追求高质量生活的期望。

“对于夹杂其中的乱象,相关部门也应该通过加强监管、引导市场竞争、严格资质审核、定期培训与考核、优化课程设计、引入第三方评估、加强信息公开和建立学员反馈机制等措施,有效解决夜校背后的课程收费、教学内容、师资标准等相关问题,更好满足年轻务工者的需求,保障学员的权益。”王鹏建议。

北京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当前,市面上确实存在一些不良的培训机构,以夜校的名义进行虚假宣传,甚至欺诈,因此在选择夜校时,要谨慎辨别以防受骗上当。

“报名之前要先了解夜校的背景信息,包括成立时间、资质认证、历史评价等,其次要详细了解课程的具体内容、教学计划和师资情况,确保符合自己的兴趣。此外,勿轻信网络宣传,要多去线下试听考察,并给自己足够的时间考虑,切忌因为一时冲动或碍于面子报名交费。”该工作人员表示。(记者 乔然)

关键词:乱象,师资标准,夜校班,Vlog,充电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