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新华鲜报丨近50国代表参访浙江:“这里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人民何以幸福!”

2024-12-11 09:05 作者:郑可意、刘铭翔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杭州12月10日电题:近50国代表参访浙江:“这里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人民何以幸福!”

新华社记者郑可意、刘铭翔

12月2日至9日,来自近50个国家及地区组织的政府代表、联合国官员及专家学者等,来华参加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人才研修班与经社文权利国际对话会,并在北京、浙江等地走访人权保障项目,实地感受中国的人权保护成就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

他们感叹:这里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人民何以幸福!

7日,浙江绍兴诸暨市枫桥镇,江南水乡枫林正艳。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此的“枫桥经验”凭借其强大的群众基础,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范本。步入“枫桥经验”陈列馆,在还原历史调解场景的塑像旁驻足端详、象征着平安建设成就的“平安鼎”前合影留念,研修班学员们兴致盎然。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厄立特里亚外交部官员纳特奈尔·耶比欧·沃尔齐默念馆内提供的注释,频频点头。“我很早就对‘枫桥经验’有所了解,也一直在学习中国治国理政的智慧。”沃尔齐说。

“如果矛盾在小范围内就能得到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美好,社会无疑会更加和谐。这种基层治理模式非常棒。”尼日利亚外交部国际总司公使衔参赞埃马纽埃尔·伊凯丘库·恩韦凯表示,在尼日利亚,部分地区也效仿中国推行类似的“社区调解”机制。

“当我们提及‘人权’,就意味着在意人民、关爱人民、帮助人民、保护人民。”哈萨克斯坦外交部多边合作司人权事务专员阿拜·卡姆巴尔别克称赞道,中国在人口规模如此巨大的情况下实践并推广“枫桥经验”,且成效显著,这正是一项体现“人民至上”的创举。

初冬时节,之江大地仍处处胜景。8日,当学员们来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恬然景致——天高云淡,山野辽阔,“橙黄橘绿”,乡村绿道旁有连绵竹海、银杏古树,游人或骑行、或登山、或游步……冈比亚司法部高级顾问基西马·比塔耶环视四周,看得入迷:“这不像乡村,这简直是城市!” 

在他看来,安吉余村优美洁净的人居环境能唤醒人们的“寻根”情怀,同时又能促进百姓增收、推动产业兴旺。“中国追求经济发展,却从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比塔耶说。

在安吉的以竹代塑综合展陈中心,竹餐具、竹牙刷、竹编包……一件件精美竹制品让学员们惊喜。埃及外交部人权司随员利安娜·艾哈迈德称赞道:“在中国,我能切身感受到人们为保护自然、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环境所付出的努力。”艾哈迈德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精心挑选的竹扇、竹纤维毛巾等产品,希望能把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同这些“东方礼物”一起带回国。

在浙江,漫步西湖感受山水美学与文化内涵;步入绍兴东浦黄酒小镇,悠然穿梭于百年酒坊间,感受宋韵水乡……无论是美食、民俗还是建筑,中国对历史文脉的保护与传承令学员们印象深刻。

伊朗外交部高级专家法蒂玛·穆罕默迪表示:“我喜欢这样可感可及的文化体验,它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我们心同中国贴得更近。”

毛里塔尼亚国家人权委员会秘书长穆罕默德·卜拉欣表示,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而中国政府对保障民众的这三种权利予以同样重视。“中国的人权事业让人民真正获得了幸福。”

基于自身特点、经过实践检验的中国人权发展理念,也投射到更广阔的全球治理体系内,对发展中国家人权事业乃至全人类进步产生深远影响。

9日,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对话会在杭州举行。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沃尔克·图尔克在开幕视频致辞中表示,此次对话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平台,使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通过发挥人权的变革潜力,以实现人人平等的理想。

苏丹外交部参赞加法里·法德勒拉·赛义德动情地表示,中国始终对发展中国家的人权事业予以支持,愿意把本国的资源与他国共享,苏丹也因此受益。

“中国的经验给了我们重要启示,那就是各国发展人权的道路并非是单一的,每个国家都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保障人民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发展路径。”赛义德说,自己热切盼望着在不久的将来再访中国。

关键词:平安建设,枫桥经验,外交部,文化权利,橙黄橘绿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