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这个数字不简单!
2024-04-17 19:37:36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玮 |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962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如何看待中国经济这份首季“成绩单”,5.3%有哪些看点,又透露出什么信号? 延续回升向好态势,首季经济开局良好 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总体上延续了去年以来回升向好态势。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用四个关键词评价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持续回升、起步平稳、稳中有进、开局良好。 与往年同期对比,2022年到2024年三年间,一季度增长同比数据分别为4.8%、4.5%和5.3%,曲折走高;和目标对比,5.3%的数据表现高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5%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好于预期。 在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朱启贵看来,一季度经济“开门红”背后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前期已有降准降息货币政策的落地,近期又启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措施,对内需的提振效果逐步体现;二是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市场信心回升;三是全球市场需求回暖,国际贸易景气度回升。 分产业看,一季度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11538亿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09846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174915亿元,增长5.0%。经初步测算,一季度GDP增长主要由工业回升、服务业向好共同带动,二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7.3%和55.7%,合计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0%。 三大亮点引人注目,消费发挥重要支撑 谈及一季度经济数据中的亮点,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表示,工业生产领域出现较为明显的回升,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增长状况较好;在消费领域中,服务消费方面的需求得到较快释放,增速明显加快。 ——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以大模型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正在持续迭代发展,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我国经济增长“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由于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继续发展和应用,推动生产方式变革,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增势强劲。 ——居民消费意愿有所提振。从岁末的“尔滨冰雪游”到年初的“天水麻辣烫”,从春节的“年味经济”到春日的“赏花经济”,各地多元消费场景的不断焕新,以及促消费政策的持续落地,提振了消费信心,也为消费市场注入了更多动力和活力。 盛来运指出,今年一季度的GDP增长中,内需贡献率为85.5%,其中消费贡献率为73.7%。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货物进出口稳定增长。外贸水暖“港”先知。作为全球货物年吞吐量第一大港的宁波舟山港,是观察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一扇窗口。今年一季度,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53亿吨,同比增长6.8%;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14.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1.7%。 海关数据统计,一季度,我国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0万亿元,规模再上新台阶,增速也创下六个季度以来新高。 外资机构看好中国经济,纷纷上调增长预期 近期外资机构纷纷上调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基于制造业的强劲表现,高盛对中国2024年全年GDP增速预测从前值的4.8%上调至5.0%;花旗集团将今年中国GDP增速预测从原来的4.6%上调至5%;摩根士丹利也将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此前的4.2%上调至4.8%。 花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余向荣称,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加快落地,预计全年增长目标可以实现。高盛报告称,中国制造业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正在上升向好。与中国制造业的强劲增长相一致,高盛的库存跟踪显示,一季度出现了实质性的库存增加。 全球投资者也用真金白银为中国经济投下“信心”一票:Choice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超600亿元,净流入金额已超过2023年全年。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外部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国内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的关键阶段,市场经营主体的信心和经济回升的动力都需要进一步增强。”盛来运表示,政策还是要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支撑的力度,除了总量支持以外,要更加关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尤其加大技术创新,要统筹好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新产业的发展和未来产业的培育。 在朱启贵看来,我国发展具有坚实基础、诸多优势和巨大潜能,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策划:令伟家 统筹:于卫亚、何莉 终审:何险峰 记者:桑彤、杜康 编辑:闫建华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