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娱乐> 王牌栏目 > 正文

粤语话剧《结婚》等 方言演绎让戏剧别具魅力

2019-02-15 13:43:14 张素芹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粤语话剧《结婚》、四川话版《茶馆》、河南话演绎《一句顶一万句》……

方言话剧 诠释经典

在广州大剧院2019年的演出推介中,有不少方言话剧的“身影”。从3月份开始,香港话剧团情感力作《结婚》、河南方言话剧《一句顶一万句》、四川人艺版《茶馆》等剧目将陆续上演。如同在不少影视作品中,方言演绎让观众青睐,方言话剧也受到不少剧迷的喜欢——方言演绎并没有让话剧产生地域局限,反而体现了地方特色、地域风骨,可以更好地表达人物性格,也让作品更接地气,更有质感。

四川话版 《茶馆》,经典话剧植入巴蜀风味

将以传统京味儿著称的《茶馆》移植到四川,用四川话来演绎,会是一番什么样的风味?6月22日~23日,四川话版《茶馆》将登陆广州大剧院。

《茶馆》是老舍先生于1956年创作的经典话剧作品,由北京人艺于1958年首演,是北京人艺的“看家大戏”, 也是中国话剧史上经久不衰的作品之一。 在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话剧《茶馆》首演60周年之际,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携手北京人艺著名导演李六乙倾情打造了四川话版《茶馆》,并于2018年展开全国巡演,这次即将演到广州。

四川和北京一样,都有深厚的茶馆文化,在四川籍导演李六乙看来,四川话本来具备的幽默风趣与老舍语言的幽默实际上有一种天然的契合。茶馆让人有安逸、舒服的感觉,是四川人的生活形态,也彰显了这种生活形态背后的文化内涵。“这跟老舍先生的《茶馆》体现的思想也是天然的契合,从语言到文化特色到民俗展现,应该可以说是天衣无缝的。”

四川人艺版《茶馆》是回望经典,向经典致敬的,忠于老舍的原著,但也以真诚严谨的创作态度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具有创新性与创造性的有效探索。除了导演李六乙,四川人艺还力邀了舞美设计严文龙、灯光设计胡耀辉、服装造型设计门晓光等业内顶尖人才,力求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体现四川话版《茶馆》的地域特色。

四川话版《茶馆》汇集了四川人民艺术剧院老中青三代演员,该剧目既忠实原著,又具强烈川味儿特色。北京和四川两地的茶馆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为了真正体现四川地域文化,剧中,四川盖碗茶取代北京大碗茶,四川特色竹椅取代北京长凳,甚至还有成都街头的老招牌与当地特色小吃等。剧中,春熙坊、钟水饺等舞台布景具有强烈的成都标识,再加之四川话诙谐幽默、风趣搞笑的特点,给周旋于各色人等中的掌柜增色不少。

这版《茶馆》还加入了地方特色艺术,幕间换场四川的“金钱板”代替原版说书人大傻杨的“数来宝”。“金钱板“起源于明清时期,常在四川茶馆中表演,充满四川韵味的艺术配合剧情,让这版《茶馆》洋溢着巴蜀风味。

四川话版《茶馆》里不但有成都方言,还有乐山方言、自贡方言,这些地方的四川话腔调各不相同。李六乙表示,四川话版《茶馆》在用四川的地域文化特征、形态表现的时候,既有历史的传承,也有当代的表达。“一部经典剧作应该活在每个时代的舞台上,而不是尘封在书架上。越是经典的作品,越能够在不同时代以不同的形式表达。”

四川话版《茶馆》去年在北京首演后引发了热议。著名表演艺术家、北京人艺版《茶馆》中“常四爷”的扮演者濮存昕表示:“川版《茶馆》是超出任何人想象的一部作品。我为你们的大胆、勇气、演员发出的光彩而由衷高兴。”北京人艺著名表演艺术家蓝天野表示:“打破一种不正常、习惯性的理念,为中国话剧打开了一扇门窗。经典绝不应成为固定的模式。”

《一句顶一万句》,河南方言演绎“百年孤独”

由刘震云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一句顶一万句》去年4月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后受到广泛好评,该剧将于今年6月登陆广州大剧院,与广州观众见面。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出版于2009年,曾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译有20多种语言,被称为“中国版《百年孤独》”。这部小说中没有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写的都是小人物和他们的故事与情感。刘震云用质朴精炼的文字和史诗性的叙事结构,道出了无数小人物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勾勒出中国百姓生存的图景。

评论认为“洗尽铅华,返璞归真。结构单纯而内容丰富,主人公常常走投无路却一直勇往直前。这是刘震云迄今最成熟、最大气的小说。” 《一句顶一万句》中文版销量突破180万册,并被改编为电视剧和电影,此次被改编成话剧,也是刘震云的小说第一次被搬上舞台。

同名话剧由牟森亲笔改编并执导,牟森是上世纪80~90年代备受海内外瞩目的戏剧导演,是中国 “实验戏剧的先驱”。近年来,他致力于“重构”中国近代史“进程”和“变迁”的叙事过程,在空间和时间同时开展新创作品类“巨构”和“剧集”。 话剧《一句顶一万句》中,牟森以曹青娥的多舛命途为主线,讲述了三代中原人自我救赎的历程,力图呈现中国百姓精神生活的图景。

在牟森眼里,《一句顶一万句》是“超级中国社会史诗”,因此极其尊重原著的精神、结构和语言。该剧用河南方言演出,河南人排河南戏,直抵原作精神内核。该剧融入了河南豫剧元素,演员都是非戏剧专业的河南人,展现原作本身最原始的风情。舞台上,3个小时里,16名演员饰演60余个角色,跨越七十载时光,为了一个“说得着”的人,寻遍中原大地,求索命运轮回的前因后果。

话剧《一句顶一万句》从心事入手,将那些怀揣心事却永远无处诉说的人的声音在舞台上放大,以一种契合原著精神的质朴风貌和宏大视野作为内在张力,并且牢牢抓住刘震云那种貌似平实简洁却“扎心”金句频出的语言风格,让一个个人物在舞台上立体丰富起来。“动人心魄。”刘震云如此评价话剧《一句顶一万句》。

粤语话剧《结婚》,讲述5个女人面临爱的不同抉择

3月15日~16日,广州大剧院2019女性艺术节期间,中国香港话剧团将带来演出时长150分钟的话剧《结婚》。这个关于追求幸福的感人故事将以粤语演出。

《结婚》是日本天后级剧作家桥田寿贺子继《血疑》和《阿信的故事》后的又一情感力作。 “结婚”,就是每个女人的幸福终点站吗?《结婚》讲述了一家两代五个女人在面临爱、家庭与婚姻问题上的不同抉择,以细腻动人的笔触描写女性心态及对生活的坚忍态度,感动了无数观众。

香港话剧团依此创作的《结婚》于 2015 年首演,旋即在第二十五届香港舞台剧奖获11项提名,并摘下最佳女主角(悲剧/正剧)、最佳布景设计、最佳服装设计、最佳灯光设计及十大最受欢迎制作共5项大奖。

香港话剧团成立于1977年,是香港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大的专业话剧团体。剧团成立以来创作了超过 300 部话剧作品,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原创,多以粤语讲述香港的历史文化故事,关注香港当下的市井生活,创作出了很多能直接呈现香港人文风情的话剧,代表作有《南海十三郎》、《亲爱的,胡雪岩》和《最后晚餐》等。这些剧目来内地巡演也备受欢迎和好评,剧团的剧目总是让观众认为“值回票价”。《结婚》的导演方俊杰正是《最后晚餐》的导演。

这部《结婚》以人物关系建构剧情,角色形象讨好,生活气息浓郁,语言质感丰富,戏剧冲突强烈……每一项舞台元素都能让观众全情投入故事和全心欣赏演出。评论认为,剧中的“大姐”表现出角色身心俱疲的状态,是全剧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角色,其余演员兼整个制作皆有香港话剧团一贯的精致专业水淮。

头评:方言演绎让戏剧别具魅力

用方言演出的话剧并没有让作品产生地域局限。珠玉在前,陕西人艺版《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上海话版《繁花》都取得了成功。使用演出团队或者演出背景地点的本土语言,业内普遍认为用方言或者本土语言可以更好地表达人物性格,增加人物的感染力,让人物更加可信,更接地气,作品也更有力量,更充满质感。

于1月9日晚在广州举行的第二届华语戏剧盛典颁奖晚会上,香港话剧团出品的、粤语对白的《亲爱的,胡雪岩》成为最大赢家,获得了最佳年度剧目、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制作人等6项大奖。另外,《繁花》《平凡的世界》《一句顶一万句》等采用方言演绎的作品都获得了奖项。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届华语戏剧盛典上,一举拿下7项大奖的陕西人艺版《白鹿原》,是用陕西话演绎。

对此,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香港分会)总经理陈国慧表示:“方言各有特色,体现各地风骨,艺术院团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演绎自己的故事,是有优势的。比如,广东话具有音乐性,粤语话剧在内地剧场上演的趋势也很好。这些作品通过巡演,也可以拉长生命力。”

方言作品受到认可,对此,香港导演高志森在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内地观众对艺术的包容性很广,他们很希望我们演原汁原味粤语对白剧目。比如《金锁记》在全国演了99场,西到成都、北到哈尔滨,都很受欢迎。”

《亲爱的,胡雪岩》制作人梁子麒也表示:“我说广东话,但我也喜欢看北京人艺的演出。近三四年来,我们的粤语剧目在内地非常受欢迎。《亲爱的,胡雪岩》第一次巡演走了5个城市,观众的反应出乎我们意料之外。”

河南话演绎的《一句顶一万句》也是如此,那些在河南土生土长的剧中人,操着河南方言,才更符合他们的身份和背景。而方言所包含的独特文化和语言张力,能体现地方特色、地域风骨,也让作品别具魅力。

而四川话版的《茶馆》,则让这个发生在北京皇城根下的故事在巴蜀之地生根发芽。在同样有着深厚茶馆文化的四川生发出来的这版《茶馆》,想必会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茶馆气象、不同寻常的观剧体验。

事实上,因为有字幕,方言从来都不是观剧的障碍。有剧迷说得好:“你英语很溜吗?你会说法语吗?看英国国家剧院的高清话剧,看法语音乐剧《摇滚莫扎特》,不都是那么投入么?”(广州日报记者 张素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