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七旬蒙古族老人见证草原别样春节70载

2019-02-11 07:14:08 李赫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中新网客户端呼伦贝尔2月11日电(李赫)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白音布日德嘎查,是远离城市五十多公里之外草原上、一个由十几户牧民聚居起来的小村庄。蒙古族老人巴雅尔赛汗刚刚在这里度过了她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第70个春节。

因为年轻时在蒙文学校当数学老师,当地人都叫她巴老师。巴老师从小就生活在这片草原,而生于1949年的她,也见证了70年间,草原上别样春节的巨大变迁。

从“骑马拜年”到“开车拜年”

“我的妹夫,我的两个儿子,我们四个人一起过的”。当被问到今年的除夕夜时,巴老师这样说到。

一顿团圆饭,是无论生活何处的中国人对于春节不变的情愫。当然草原上的人们也是一样。巴老师关于春节最原始的记忆,就是除夕夜的团圆饭,和春节过后骑马拜会亲友。

“我们兄弟姐妹七个,我爸妈那阵条件不好,哪有现在这样的啊”,她指着桌子上摆放的奶制品、炸果子和奶茶说到,“那时候住蒙古包,哥七个,除夕就手扒肉,喝酒。初一骑马去拜亲戚”。

按照草原上的习俗,除夕夜家人们会聚在一起,到了初一会出门拜会亲友。

22岁那年,巴老师结了婚。回想起那一年的除夕,老人说,自己一样是在蒙古包里过年,只是年夜饭桌上,老人孩子一起有了十几口人:“吃的是羊肉,还有烙饼,包了饺子,但蔬菜没有。”

老人对于青年时代春节的记忆,依旧是团圆饭和拜亲戚,以及并不富足的生活条件。提到那时已经参加工作,老人笑着说:“当时我的工资二十二块多。”虽然算不上丰厚,但也多少能够帮助改善老人口中一直说着的“条件不好”的家庭状况。

而家中条件真正有了好转,则是在进入八十年代以后。那时候,草原上的大批牧民受惠于政策,逐渐有了固定住所。

老人说:“那时刚搬进新房子,条件好了一些了。老人孩子一起赶马车拜年。”

一直到那时候,骑马都是草原上人们出行的不二选择。老人也骄傲的表示”我会骑马,小时候放羊都骑马。”而当被问到家里现在养了多少马时,巴老师说:“没有养马,现在我的孩子们都不会骑马了。”

老人的儿子阿斯尔告诉记者,如果会骑的话,养两匹马也是可以的,但是自己不会骑。而当被问到原因时,阿斯尔说——“现在都骑摩托了。”

1994年,这个草原上的家庭第一次接触到了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摩托车。在此后的25年里,草原上的骑士们已经逐渐从马背转向呼啸的机车。如今巴老师家光摩托车就有三台。放眼整个草原,摩托、皮卡车甚至轿车都已经成了几乎每家每户的标配。

“现在春节拜亲戚,家里人、孩子们来看我都开车来了。”巴老师这样介绍说。

看春晚:我们一人一个电视机

说到今年的新年夜,年已古稀的巴老师说,自己过了午夜才睡。不是为了守岁,也不是失眠,而是因为在看春晚。巴老师说,她从1985年就开始看春晚了。

那个时候正是巴老师所说“家里条件变好了”的年月——不只住进了新房子,还有了电视。“是一个12寸的黑白电视”,巴老师回忆说,“那时候不是家家都有电视机,周围的人都聚在我家看电视,我住校的的学生晚上也都来我家看电视”。

巴老师介绍,那时候的电视需要用天线接收信号,只有两三个台,也并不能在除夕夜收看到春晚,要等到初一或更晚。但这也已经足以为草原上的新年夜带来更多的消遣。也就是那时开始,巴老师有了看春晚的习惯。

九十年代,架在草原上的天线变成了有线电视锅,电视上也能收到了直播的春晚,虽然她的汉语并不太好,但也还是每年都守在电视机前。

当被问及今年春晚最喜欢的节目时,巴老师说:“我习惯看蒙文春晚,我和家人是一人一台电视看的。”

最近几年,草原上也有了数字电视机顶盒。“蒙文汉语频道都有,有一二百个台,”阿斯尔说。而家里的电视也不只一台,儿子和老妈妈的卧室各有一台,两个人分别在央视和蒙文频道的春晚节目声中度过了除夕夜。

拿起手机:“看看小孙子多胖呢”

就像家里的电视机,草原上骑手的座驾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草原上人们的春节风俗,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也悄无声息的演变出新的形式。

七十年来,草原上依旧延续着除夕夜家人团聚的传统,亲人们也都会在春节期间团聚,只是从以前的骑马串门,到后来的轿车摩托,如今又有了新的方式。

“现在不用走亲戚了,群主在群里组织,亲戚们都聚在一起,在旗里聚会团拜。”阿斯尔这样说到。巴老师回忆说,2005年前后,她有了第一个手机:“是他不用了换下来的。”她笑着指了指儿子阿斯尔。从那开始,短信、电话的拜年声也成了除夕夜的一部分。

一直到去年,老人在孩子们的建议下换了新手机,还有了自己的微信号:是我孙子教我用的微信。“我的孙子11岁,厉害呢。现在5、6岁的孩子都会用手机了。”老人这样说到。

于是,新年夜,家人群,退休教师群……各种群聊中的拜年语音和图片、视频又成了新年时的新节目。翻看老人的微信,妹妹,没能赶来的大儿子,和从前的学生都在微信上发来新年的祝福。

“我的学生每年都来,最大的已经四十多岁了,元旦时候还来看我了。除夕不出门,现在可以用微信给我拜年了。”巴老师有些骄傲的说到。

老人翻看起微信收藏,当中大多是大儿子、妹妹发给她和自己拍摄的小孙子的视频,更是合不拢嘴:“看看多胖呢,吃肉呢,刚六个月,不能来,这里(草原上)太冷了。”

她说,小孙子刚刚六个月,和大儿子一起住在呼伦贝尔市里,因为草原上太冷,没有来这里过年。但亲人们的相见有了另一种方式,妹妹和大儿子都发来了小孙子的视频,儿子阿斯尔也把草原上团聚的画面传给了城市里的哥哥。

就这样,已经年至古稀的老人,讲述着她曾走过的岁月。而在她一年又一年的春节记忆当中,也勾勒着70年来呼伦贝尔草原上普通家庭的变迁。(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