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厦门梅开二度,杨立新怼陈佩斯表演比较夸张: 用110米跨栏的速度跑1万米 东南网10月1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崔晓旭/文 吴晓平/图 见习记者 黄丽彬)早年,和父亲陈强拍的父子档喜剧电影,曾风靡大江南北; 之后,和朱时茂在央视春晚上合作小品,又成为几代人的记忆; 这些年,和杨立新做话剧,再次获得观众的喜爱。 这人是陈佩斯,离开电影、离开小品十七载,最终在话剧中找到人生的意义。 话剧《戏台》是他和杨立新最钟爱的作品之一,今明两晚,将“搭”到厦门闽南大戏院的舞台,这也是《戏台》两年后重返厦门。 64岁的陈佩斯,还是那个标志性的光头,胡子已花白,蹬着一双老北京黑布鞋,茶杯不离手。但最为执着的,还是他依然对艺术充满热情。 昨晚,闽南大戏院举行“陈佩斯、杨立新戏剧作品《戏台》戏剧分享会”,许多戏迷冲着陈佩斯“老爷子”而来,有人说,有些戏,看一次少一次,也不知道下次看到会是什么时候。 分享会前,记者独家专访陈佩斯和杨立新,通过《戏台》这部话剧探寻两位“大人物”背后的“小秘密”。 转型话剧只为喜爱的喜剧艺术 记者:《托儿》、《亲戚朋友好算账》、《阳台》、《阿斗》、《老宅》,这些年一部接一部,您一下子成为中国话剧市场的标杆。 陈佩斯:2001年,我离开了电影,开始创作话剧,《托儿》票房达4000万元。但我不为票房,只为我喜爱的喜剧艺术。 记者:观众看这部剧,有哪些亮点要特别关注的? 杨立新:没什么亮点,就是好看,走到哪儿都是笑声,一波接一波的笑声。 记者:很多出彩的、夺人眼球的东西就在“大嗓”身上,这个角色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这角色是您表演生涯的一个高峰? 杨立新:“大嗓”最大特色是一般人都演不了,要有娴熟的舞台技巧,有清醒的舞台认识,还得会演喜剧。就好比说,人人都会说话,不一定人人都会说相声;演员都能演戏,不一定都演得了话剧;能演话剧,但不一定能演喜剧;能演话剧还能演喜剧的,你不一定能在台上唱京剧。 还有就是一般人很难想象杨立新这样去演喜剧,演喜剧的人也不敢想喜剧是这样演,它超出了过去我们很多演喜剧的形式感,很多方式方法全被它打破,它用技术技巧来完成这些喜剧的要素,达到效果。你必须得承认,我这么演是可以的,因为有观众做检验。 |
相关阅读:
- [ 10-16]陈佩斯携手杨立新登鹭 演绎《戏台》嬉笑话世间
- [ 10-15]陈佩斯、杨立新主演的《戏台》今明两晚上演
- [ 10-15]“老戏骨”陈佩斯在厦自曝:不是受了“委屈”才不演小品
- [ 01-30]首届国际话剧季在厦启动 刘晓庆、陈佩斯等大咖将亮相
- [ 09-12]喜剧小品之王陈佩斯携话剧来厦 叫板中国电影体制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