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别上当了! 二手平台卖的“无人认领快递”是假的

2018-09-29 06:48:03 张旭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29日电(张旭) 一个月多后双十一就要来临,眼看一年中集中“剁手”的日子又要到来。但是,假如我们的快递包裹被人低价公开兜售,我们还能放心“买买买”吗?

“快递丢失件”被低价处理?

近日,在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出现不少卖家在公开出售“快递丢失件”。

卖家宣称,“朋友做快递行业,这里出售的都是快递丢失件”。有的还打出了“超值神秘福袋包裹”的宣传语。

卖家还称,这些快递主要是数码产品、包包、美妆产品、玩具、日用百货商品、运动用品,办公用品等。会根据性别,地址,许愿等信息随机发货。

记者注意到,二手平台上售卖的这些包裹普遍标价在0.1到1元之间,区别在于不同卖家给出的邮费不同,也就是说买家几乎只需要支付邮费即可获得“物超所值”的“福袋包裹”。

卖家还暗示说,“包裹中还可能有着手机等贵重物品”。看起来的确十分诱人。

尽管卖家表示这些都是已经赔偿过的包裹,但属于别人的快递真的可以被出售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是变味的网售营销

记者检索发现,闲鱼上多位卖家使用的图片彼此雷同,“福袋”内包含的产品也几乎一致。

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记者尝试以买家的身份了解进一步情况,对方均表示自己是帮朋友处理快递,别的一概不知。

最终记者辗转找到了闲鱼卖家的进货渠道(上家),并以加盟者身份与其进行了沟通。

当问到出售他人快递是否违法时,对方坦言:这只是一种模式,并不是真正的无人认领件,并且否认了这种行为涉嫌违法。“产品物超所值,怎么会违法?”

“这种模式非常适合跑江湖、跑集市。抓住用户的好奇心和赌博心理,到哪儿都围一大群人,特别好卖!”卖家这样告诉记者。

该卖家提供的资料显示,他们提供价格低廉的小商品,并提供专用的快递盒子以及快递胶带,但是不提供快递面单。

当被问到如果不提供面单,大家怎么会相信这些是快递丢失件呢?对方表示,“你就告诉他们快递面单已经被撕掉了,不然就是泄露隐私信息,是违法的。”

“那么如果被人发现这里面都是不值钱的小玩意怎么办呢?”

卖家表示,买福袋就像买彩票。“总有人能开出大奖,也总有人倒霉,但我们这里面没有空包,花到钱一定能买到东西,比彩票还是好一点。值不值看运气,和卖家又没关系。”

看到这里也就明白了,这种“模式”就是抓住人们以小博大的心理,打着“无人认领快递”的名义把价值一两元的低价产品卖给被好奇心吸引的人们。在无人出手时还会安排一两个托儿佯装开出了手机等贵重物品,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网友大呼上当

这种模式并不新鲜,从网友留言的情况来看,城镇和乡村都曾出现过。只不过这次是从线下搬到了线上而已,但迷惑性依然不减。

记者注意到,咸鱼上“无人领取快递件”人气最高的一家已经有786人表示想买,而买过的网友则大呼上当。

针对以上现象,闲鱼26日回应:平台上均为个人账号,买卖属个人行为。若“无人认领快递”涉嫌虚假宣传,平台可接受投诉,情况属实将对账号进行处罚。

四川有同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柄尧向中新网记者表示,出售所谓“丢失的快递包裹”的卖家采取了虚构事实的方式售卖物品,若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可能触犯刑法,涉嫌诈骗罪

【说法】

“无法投递的快递”能网售吗?

2017年,国内快递件数已超400亿件,而在快递申诉方面,国家邮政局2016年统计数据表明快件丢失损毁的有效申诉率为百万分之1.38。

也就是说,尽管快递丢失件虽难以避免,但比例不高,因此丢失包裹不太可能集中出现。

既然这些不是真正的“无人认领快递”,那么真正丢失的快递一般会被如何处理?

原中国快递协会副秘书长邵钟林告诉记者,根据《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等规定,无法投递又无法退回的信件,应对其进行公示。在上级部门监督情况下拆开包裹,根据相关线索进行投递,如果仍未能投递,贵重物品收缴国库,其余物品在邮政管理机构的监督下集中销毁。

而变卖他人快递包裹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张柄尧说,“除包裹的所有权人外,其他人对包裹均无处置权。网上叫卖快他人丢失快递包裹的行为本身就是违法的,网络平台应加强监管。若网络平台监管不力,行政机关也可以向网络平台进行问责或施以行政处罚。”

“绝不可能交给个人或者机构进行贩卖,这是违法犯罪行为。”邵钟林也特别强调。快递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