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宏观分析(人民要论)

2018-09-28 11:45:34 林兆木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美国长期贸易逆差的成因及从中获得的利益

其实,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在绝大多数年份都是贸易逆差国,其贸易逆差并非因中国而产生,也不会因中国而终结。美国出现货物贸易逆差始于1971年,在到2017年的47年中,除了1973年和1975年,其余年份都是逆差,逆差额逐渐扩大,2017年已达到8075亿美元。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科技强国,美国数十年来保持巨额贸易逆差,显然不是被迫之举,而是因为能够从中获得好处。

美元作为国际贸易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的地位,决定了美国可以借由贸易逆差向全球征收铸币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危机和美元危机频发,到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但由于美国有发达开放的金融市场,美元流动性强,美元资产收益稳定,加上历史原因,没有其他货币能够取代美元的地位,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和投资,仍然需要以美元作为主要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这就导致流出美国的美元在海外不断沉积。对美国来说,1971年以后,美元已不再承担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的责任,因此可以不顾别国利益而根据自身需要滥发美元,向全球征收铸币税,用以弥补美国持续增加的财政赤字。其渠道就是借助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一方面源源不断地获得物美价廉的商品,另一方面通过美元回流购买美国国债获得大量廉价资金。外国购买美国10年期国债平均收益率为3%左右,而美国跨国公司在海外投资平均收益率比3%高出数倍。大量廉价商品和廉价资金输入,降低了美国物价水平和利率水平,使美国即使在经济繁荣时期也能不受通胀之苦,每个美国家庭每年都能节省不菲的支出。如此看来,贸易逆差不仅没让美国吃亏,反而让美国占了大便宜。占了便宜的美国,回过头来却以贸易逆差为由向别国发动贸易战,显然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其意图无非是想用不讲理的办法从别国获取更多利益。

科技优势及在全球产业链所处的高端位置,决定了美国在长期保持贸易逆差的同时仍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国。美国长期居于全球产业链的顶端,在高端芯片等核心技术、高端制造业和金融等高增值服务业上一直占据世界领先甚至垄断地位,因此获取了整个产业链的大部分利润。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承接的是生产加工组装等低附加值环节,只得到小部分利润。发展中国家出口到美国的货物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占很大比重。美国可以用少量的高附加值产品交换大量的低附加值产品。所以,认为贸易顺差一方占便宜、贸易逆差一方吃亏,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一国从贸易中获得的收益并非只来源于数量和顺差,更取决于贸易的结构和质量(附加值和利润)。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奥布斯特费尔德所说:“双边贸易结构反映的是基于各国比较优势的国际劳动分工”“将一国总体贸易顺差等同于贸易福利是错误的,将双边贸易逆差视为从贸易中失利更是错上加错”。在国际贸易中吃亏了的言论从美国人口中发出,实在是非常荒诞和讽刺。

国内储蓄不足、投资大于储蓄的状况,也使美国保持长期贸易逆差具有必然性。统计数据显示,美国贸易逆差与其投资大于储蓄呈现正相关关系。在1971年至2017年的47年中,除了1973年和1975年货物贸易顺差的年份储蓄率(总储蓄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略高于投资率(投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其余年份都是投资率高于储蓄率。投资率与储蓄率差距越大的年份,贸易逆差也越大。储蓄是指收入没有被消费的部分,投资是指资本存量增加的部分。储蓄等于投资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恒等式。当总储蓄与投资总额存在缺口时,就会出现贸易逆差。大量美元通过贸易逆差流出美国,再通过资本账户回流购买美国国债等美元资产,以弥补美国政府的巨额财政赤字。所以,美国贸易逆差形成的根源和逻辑起点是过度消费、政府和居民储蓄不足,重要原因是美国政府的巨额财政赤字。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也指出:“美国的问题不在于中国,而在于国内储蓄率太低了”“如果美国的国内投资仍然高于储蓄,就必须进口资本,并产生巨额贸易逆差”。2017年美国国债总规模达到20万亿美元(其中6万亿美元为外债)。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算,美国财政赤字到2020年将超过1万亿美元。可见,美国减少贸易逆差的出路不是挑起贸易战,而是提高国内储蓄率,并减少财政赤字和负债规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