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宏观分析(人民要论)

2018-09-28 11:45:34 林兆木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内容提要:存在巨额对华贸易逆差,是美国单方面挑起贸易战的主要借口。然而,无论从统计口径、计算方法看,还是对比中美两国企业在对方市场的销售总额,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都被大大夸大了。过度消费、储蓄不足是美国贸易逆差形成的根源和逻辑起点,巨额财政赤字是美国贸易逆差形成的重要原因。美国数十年来保持巨额贸易逆差,显然不是被迫之举,而是因为能够从中获得好处。美元作为国际贸易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的地位,决定了美国可以借助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一方面源源不断地获得物美价廉的商品,另一方面通过美元回流购买美国国债获得大量廉价资金。科技优势及在全球产业链所处的高端位置,决定了美国在长期保持贸易逆差的同时仍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美国挑起贸易战,是逆经济全球化时代潮流、违背经济规律的鲁莽霸道行为,危害世界经济复苏的大好局面,最终也会害了美国自己。今天的中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经济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应对任何风险挑战。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脚步。

近一段时间,美国蓄意挑起对中国的贸易战,主要借口是美中之间存在巨额贸易逆差,美国吃亏了。那么,中美贸易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美国长期保持贸易逆差是吃亏还是占便宜,其对华贸易逆差形成的真实原因是什么?美方奉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对输美商品加征高关税,能否减少贸易逆差?对于这些问题,有必要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清楚。

被夸大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

细加分析不难发现,美方统计口径夸大了美中贸易逆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7年美国从中国进口货物5056亿美元,向中国出口货物1303.7亿美元,美中货物贸易逆差为3752.3亿美元。而据中国海关统计,2017年中国对美国出口货物4297.5亿美元,从美国进口货物1539.4亿美元,货物贸易顺差为2758.1亿美元,比美方统计的美中贸易逆差少994.2亿美元。中美对双边贸易额的统计历来存在差异,而且差异不断扩大,主要原因如下:一是美国未考虑转口贸易及其加成加价因素,从而夸大了美中贸易逆差。二是美方统计货物进口额按到岸价格计算,包含了从中国口岸到美国口岸所发生的国际运费、保费等,而统计货物出口额按离岸价格计算,不包括上述费用,这种计价方式也夸大了美中贸易逆差。还应指出,中国居民赴美旅游时大量购物,实际上属于美国的货物出口,而按现行国际标准是作为服务统计的。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数据显示,2017年服务贸易旅行项下,中国居民在美国的支出达321.8亿美元。因此,分析美中货物贸易逆差,应考虑美国在服务贸易领域对中国存在巨额顺差这一重要因素。

按照贸易增加值方法核算,美中贸易逆差会大幅度减少。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许多商品实际上是多国共同生产的,在一个国家组装,而零部件来自其他国家。众多“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和技术来自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供应链,中国在加工、组装环节形成的增加值只占最终产品价值的一小部分,却按照最终产品价值全部计算到中国出口额上。这种不合理的计算方法,是夸大美中贸易逆差的又一个重要因素。世界贸易组织和经合组织等从2011年起倡导以“全球制造”新视角看待国际化生产,提出以“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分析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实际地位和收益,并建立了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以2016年为例,据中国海关按照传统贸易总值的统计,中国对美顺差额为2507亿美元;但若根据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从贸易增加值角度核算,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为1394亿美元,较总值方法减少44.4%。更何况,美国禁止其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向中国出口,是人为扩大美中贸易逆差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如果美方撤销对中国的高科技出口禁令,美中贸易逆差可以减少35%左右。

美国在中国的商业利益比出口贸易数据所显示的要大得多。美国出口贸易数据没有包括在中国运营的美国子公司在华销售额及其为母公司创造的大量收入。实际上,美国企业在中国的销售额已大幅度超过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数据,2015年美资(含美资参股)企业在华销售额(包括商品和服务)高达4814亿美元,远高于中资企业在美国256亿美元的销售额,也大大超过美国对华出口额。由于美国企业跨国经营占有突出优势,德意志银行2018年6月的研究报告认为,美国在中美双边贸易中获得了比中国更多的商业净利益。据其计算,2017年美国享有的净利益达203亿美元。因此,评估中美经贸关系,仅看中美货物贸易差额是十分片面的。美国以美中之间存在巨额贸易逆差为借口向中国挑起贸易战,是站不住脚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