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8月31日电(记者缪培源、孙少龙)8月26日,随着黄文威的最后一球应声入框,来自东莞麻涌的中国男子三人篮球队绝杀韩国队,用一个酣畅淋漓的冠军完成了自己的亚运会首秀。赛后,人们热议的不仅是这块金牌,更是几位中国队员的本职工作:工人、老师和在校学生。 业余队伍“逆袭”职业选手——“草根”队伍创造的奇迹背后,是东莞这座“篮球之城”对这项运动的热爱与不懈追求。 “永不落幕”的民间联赛 提到东莞,人们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两支赫赫有名的CBA职业球队——广东宏远和东莞新世纪(现深圳新世纪)。但当你真正走进东莞这座城市时就会发现,职业篮球只是东莞篮球的冰山一角。 “在东莞,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快退休的‘老’朋友,只要你想打篮球,都会有比赛给你打。”东莞市篮球协会名誉主席方伟民这样对记者说。 2003年,第一届东莞市篮球联赛正式开打。到如今,已经迈入第16个年头的市联赛吸引了来自32个镇街的60多支队伍参加比赛,每年200多场赛事能够吸引十余万观众到场观看。 为了促进联赛的良性循环,东莞市联赛还实行了升降级制度,将所有参赛球队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并实行升降级制度。同时,政府划拨篮球专项资金,加上民间企业家的支持,为各队队员提供了良好的后勤保障。在多方面的努力下,市联赛在营造篮球氛围、发掘体育人才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被当地民众亲切地称为“民间CBA”。 除了东莞市联赛,东莞各镇自己的联赛也打得风生水起。以大朗镇为例,2006年,大朗镇成立了全市第一个镇级篮球协会,大力推广篮球运动。如今的大朗每年举办的国际、国内以及镇内赛事场次超过1000场。诸多努力下,大朗也成就了自己“十二年九冠”的美名。 市联赛、镇联赛、村联赛之外,企业联赛、机关联赛、青少年联赛等多种多样的赛事也纷纷开展。如今的东莞市已经拥有超过5700片篮球场、57座多功能体育馆,篮球场地设施全市村级覆盖率达100%。同时,市、镇两级篮球馆坚持低收费原则,成人5元、学生3元的价格让更多的人走进篮球场。 热火朝天的校园篮球 少年强则中国强,篮球也是如此。此次在亚运会夺冠的三名选手中,黄文威和曾冰强就来自东莞市的传统篮球名校——东莞第四高级中学。 负责篮球队管理的副校长吴强告诉记者,虽然是体育生,但是黄文威和曾冰强能够在亚运会这种级别的赛事上夺金,和平日勤奋的训练以及在学校和市里各级联赛的历练是分不开的。 据吴强介绍,作为一所篮球特色学校,东莞四中除高三外,高一、高二每个年级在一入学就要开始准备班级联赛。每个年级二十个班都要出一支队伍,教职工也要选出四五支队伍进行对抗。“学校篮球比赛每个学期从开学第二周就开打,一直打到学期结束,有好的苗子我们就会考虑招进校队培养。”吴强说。 东莞四中只是东莞浓厚篮球教育氛围的缩影。在东莞市运动体育学校、东莞市篮球学校等处,记者看到,虽然还未正式开学,但篮球场上已经到处是正在训练的学生。“大家都想拿个好成绩,所以提前到校训练这种事十分普遍。”东莞市体育运动学校校长王峰说。 篮球教育不仅仅局限在培养职业篮球运动员。对于受身体条件限制,又热爱篮球的孩子,成为职业的教练员、分析师或是裁判员也是一种圆梦的方式。东莞市篮球学校行政总监李林告诉记者,东莞篮校通过自己编辑教材的形式,把教练员、裁判员等培训内容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帮助最后没有进入职业球队的学生实现他们的篮球梦。 目前,三人篮球已经正式成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项目,亚运会中国男女三人篮球队双双夺金更是给项目的发展打上了一剂强心针。广东省篮球协会主席刘克军告诉记者,未来广东将进一步加强三人篮球人才的培养,争取在奥运会上能够贡献一份力量。“虽然身高相对受限,但是广东的选手们有着‘小、快、灵’的技战术特点,非常适合三人篮球的比赛节奏。”刘克军说。 “双向促进”的体系建设 “过去人们知道广东宏远、东莞新世纪,这次亚运会三人篮球的夺金,又进一步让人们了解到了东莞篮球的全貌。”吴强说。 多年来,广东宏远和东莞新世纪两支球队,特别是广东宏远出色的成绩,极大地激发了东莞市民对篮球的热情。东莞民间篮球能有如今的火爆局面,两家俱乐部功不可没。但是在东莞的“篮球人”们看来,打造一个“双向促进”的篮球体系才是东莞篮球的未来目标。 “职业球队激发民众热情,民众热情助推篮球比赛发展,水平提高后又会产生高水平的运动员反哺职业球队,这应该是东莞篮球应该走的健康发展之路。”方伟民说。 黄文威、肖海亮、曾冰强或许正是东莞篮球体系逐渐建设的最好写照:通过校园篮球被发掘,通过民间联赛得到历练,最终通过层层选拔代表国家走上国际舞台。他们的成功,也让无数正在刻苦训练的孩子们有了更加坚定的目标。 如今,篮球已经不仅仅只是东莞市的一张“名片”,更慢慢地变成了东莞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每天下班之后,如果你到东莞市体育中心、滨江体育公园走一走,你会发现每个球场上都有着篮球爱好者们的身影。三五成群,一球一场,人们就能从陌生人变成球友。东莞这座城市,也因篮球而变得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