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以金融科技创新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018-06-08 12:12:26 党文婷 严圣禾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去年7月,《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作为全国科技、资本与人才集聚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粤港澳三地金融、科技和产业的互补之势是区别于全球其他湾区的独特优势。利用好金融科技这一“引擎”,促进粤港澳在相关领域的协同创新发展,对于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比肩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的世界级湾区来说至关重要。

6月6日,由腾讯公司、香港科技园联合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论坛在香港科学园举行,来自粤港澳三地政产学研代表就如何进一步推动湾区金融科技创新、打造湾区核心竞争力与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

深化合作营造良好环境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当中他提到要加大应用基础研究力度,以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打通‘最后一公里’,拆除阻碍产业化的‘篱笆墙’,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把科技成果充分应用到现代化事业中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论坛上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内,深圳的金融科技发展非常快,凭借香港在金融方面的固有优势,深港两地合作可以产生很好的协同效应,体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

“在共建世界级金融科技湾区的进程中,通过加强深港澳三地综合实力强大的金融、科技企业合作,以及完善金融科技产业链和生态链不可或缺的众多创新性企业的联动发展,有利于提升深港澳三地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前沿科技研发能力和全球资源整合能力,有利于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发展动能。”深圳市人民政府金融发展服务办公室主任何晓军认为。

据了解,去年以来,深港两地相关部门已经率先开展一系列合作,共同为大湾区金融科技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包括去年6月和10月,深圳市金融办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分别签署金融科技合作备忘录和落地软协议,推进双方在技术研究、人才培训、经验交流、产业应用等多方面紧密合作;在深圳市金融创新奖下增设“金融科技”专项奖,实施重大科技产业专项扶持计划,以鼓励金融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以及加强两地人才培养交流等。

互联互通加速资源流动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和“试验田”,一直充当我国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领头羊”,拥有较强的金融科技创新实力;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全球优质金融资源和较强科研实力;澳门与葡语系国家保持着广泛的联系,是中国与葡语系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而大湾区城市带发达的制造业,则为金融科技创新提供产业基础。如何破除壁垒、打通通道,优化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的配置,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成为打造世界级湾区的焦点问题之一。

人员互通更加便利是切入点之一。作为成长在大湾区的企业,腾讯已经与各监管方合作,迈出用技术手段推动跨境数字身份互认的关键一步,实现一部手机承载包括身份证、回乡证、电子港澳通行证等多张证件。不久之后,粤港澳大湾区的居民就可以通过搭载了腾讯E证通系统的自助通关机实现扫码通关,让人们仅凭一部手机就可以自由往来粤港澳三地。

人才培养也将是未来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据了解,腾讯金融学院(香港)将通过与政府、行业合作、与香港高校合作联合筹办金融科技系列课程,为香港大学生提供金融科技方面的培训、竞赛和实习等具体举措连接香港与内地金融科技合作;大湾区创新实验室也将承接香港金融科技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帮助培养金融科技青年人才,形成湾区内金融科技产业新优势。

“如今,以移动支付、‘互联网+服务’等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创新,已经在海外找不到精准的对标,这一切离不开粤港澳大湾区‘政、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良性生态。”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金融学院院长赖智明说:“金融科技不是一个简单的产业概念,而是大湾区发展的基础设施,通过打通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共建一个有粤港澳特色的世界级大湾区。”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08日 10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