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贪官称麻痹大意导致受贿:每次收一两千是九牛一毛

2018-02-27 10:25:34  来源:检察日报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无关心理:“与己无关”其实是自欺欺人

典型表现:认为管党治党主要是党组织、领导干部、纪检监察机关的事,与自己无关。

据记者了解,2006年至2013年期间,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信息中心原经理于汪洋利用职务便利,收受贿赂277万余元(其中索取贿赂5万元),为他人谋取利益。

“收到第一笔贿赂款时,我也想象过以后的结果。尤其是看到一些关于贪官的报道,我心里都打颤,也有过把钱退回去的念头,但更多时候还是安慰自己,不会那么倒霉,又不是我一个人干这事。后来就干脆不想了,从内心欺骗自己说这些与我无关。”于汪洋在悔过书中写道。

2015年3月16日,于汪洋被合肥市庐阳区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10万元。

“如今回头看我所做的一切,是那么幼稚和令人不齿。其实,自接受第一笔贿赂时,我就开始走向犯罪泥潭。”无关心理作为犯罪诱因,令诸多像于汪洋一样的公职人员头脑中“廉洁从政”这根弦不知不觉松了下来,一点点滑入犯罪的深渊。

江苏省射阳县原副县长顾为何也曾在无关心理的边缘徘徊。2013年夏天,当顾为何听说曾向他行贿的某公园承建商被检察机关带走调查后,精神开始紧张起来。但由于无关心理作祟,他并没有主动向组织坦白自己的问题。“一段时间过后,我发现那个案件没有牵扯到我,从那之后,便开始变本加厉,继续收受贿赂。”顾为何称自己的这些所作所为是“演绎了最后的疯狂”。

据司法机关认定的犯罪事实显示,2008年至2014年,顾为何利用担任江苏省射阳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规划建设局局长等职务之便,收受贿赂合计人民币79.7万元,为他人谋取利益。2015年4月13日,江苏省盐城市中级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0万元。出生于干部家庭、父母勤勉本分、家风严谨的顾为何就这样将自己的前途断送了。

放松心理:深思熟虑后还是去犯罪

典型表现:认为“老虎”打掉不少,“苍蝇”也清除很多,反腐败斗争可以松口气了。

海南省海口市原副市长李杰回顾自己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的历程,痛心疾首地表示:“确切地说,这是自己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贪财好奢型的犯罪,也是自己经过深思熟虑后实施的犯罪。之所以深思熟虑后还会选择去犯罪,都是因为放松心理在作祟。”

在放松心理的驱使下,十几年来李杰收受了多笔好处费。但从政多年,李杰内心也明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于是,他便委托一位远方亲戚代收和保管部分得到的好处费,一旦发现有“风吹草动”,便会马上退回收受的钱款。待“风平浪静”后,再择机要回这些他认为“属于自己该得的好处”。

当曾在工程上被关照过的劳某送给李杰20万美元时,李杰出于放松心理不假思索地收了,后因劳某被查,李杰分两次很快退还了这20万美元。“后来劳某没事了,我便找机会跟他要回了这笔钱。”一直到李杰案发被检察机关调查时,他才明白,原来自己以为的“天衣无缝”太天真。“我的这些行为与解释终究瞒不过办案人员。”李杰对自己的放松心理追悔莫及。

据调查,2004年至2015年,李杰利用担任海南省海口市交通局局长,海口市美兰区区长、美兰区委书记,海口市副市长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海南福隆集团有限公司等8个单位及陈某等23人给予的财物,共计900万元及价值1.95万余元的黄金两块。

2016年8月19日,海南省第二中级法院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李杰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60万元。

翻阅李杰的忏悔录,记者注意到一句话:“直到被逮捕判刑入狱后,我才想到卢梭曾说过,在人们的心灵中从来就没有生来的邪恶,任何邪恶,人们都能说出它是怎样和从什么地方进入人心的。如此贪敛钱财刚开始连我自己也想不通。然而,现实是不容回避的,直到因受贿被判刑,我才彻悟邪恶是怎样进入自己内心深处的。”可见,放松心理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滑向腐败的深渊。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斗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广度深入发展,激浊扬清,历史性地铸就压倒性态势,反腐败在党的建设史上留下的铿锵印迹堪称浓墨重彩、荡气回肠。在这样的大形势之下,公职人员要时刻绷紧廉洁的思想防线,踏踏实实走好为政的每一步。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受访反腐专家表示,每一名公职人员都应当始终绷紧纪律弦,内心要永远坚信——遵纪守法、端正作风、抵制腐败没有休止符。(史兆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