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坚持改革开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02-21 11:30:29  来源:央视网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分享到: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前,也就是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做出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从此开启了中国人民波澜壮阔的奋进历史,揭开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不断崛起的序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耀眼的经济奇迹。

四十年前的中国,人民生活穷困,国家发展落后。党中央实事求是地作出科学论断,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阶级斗争,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小平同志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这成为改革开放政策最为简单朴素的注脚。“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也成为中共党史上最为响亮的口号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改革开放不啻于中华民族的另外一场救亡图存。

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锐意进取,使整个国家焕发出勃勃生机,生产力不断得到解放,历史性地改变了中华大地,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17年的82.7万亿元,增长了226倍,根据世界银行标准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进入新时代。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中国的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在新时代突出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在城乡发展领域表现尤为明显。建国之后,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市的交通、卫生、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远远超过农村,城市人口的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也大大高于农村。这既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也是制约这些国家进一步发展现代经济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个简单数据就可以见微知著。1978年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82%,所以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农村人口比例显著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2月28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年末农村户籍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已经下降到42.65%。虽然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是依然有高达5.9亿人口生活在乡村。

中共十九大明确提出:“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2018年中央发出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等。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充分体现出党对农村工作的重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017年9月3日,时值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时曾强调到改革开放四十年时要“隆重地纪念一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遇到过困难,我们遇到过挑战,但我们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用勤劳、勇敢、智慧书写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故事。”我们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再次赢得振兴乡村的胜利,实现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为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的物质与精神基础,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者梁亚滨系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教授、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