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共分十三个部分,其中第七部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明确提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特别推出“走进新时代文化新传承”系列评论,从“坚定文化自信”“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重视传播手段,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艺创新”“加强文艺队伍建设”等不同角度,对党的十九大报告进行相关解读,以飨读者。 作者:向云驹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号召。“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方位中,文艺工作者更应该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文艺工作者应当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强国是题中应有之义。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实现伟大的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文艺工作者要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作,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要用优秀的文艺作品构筑起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文化自信,首先来自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的光辉历史,积累了无比丰厚的文化资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这种文化自信,不仅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奠定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基石。 其次,来自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艺创新能力。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几乎每个历史时期都拥有独特的文学成就,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长廊,为丰富人类文明和世界文化宝库贡献了中国智慧。而中华民族孕育的优秀文化,正是在创新中不断开创新局,不断迎来新生。 除此,还来自于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蕴藏着的伟大实践、伟大变革、伟大进步。用文艺作品反映时代精神,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课题,是一切优秀文艺的秉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讲话指出:“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雄心来自信心,信心源于能力。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坚定文化自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努力从生活中挖掘智慧的源泉,从人民中获得无穷的力量,从文化中获得无穷的滋养,从历史中获得无穷的启迪,创作文艺精品,攀登文艺高峰。 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文艺工作者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人民是一切文艺创作的母体和生命之源。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文艺要服务于人民,就必须积极反映人民生活。走进生活、贴近人民,是文艺工作者及其文艺创作的基本态度;用优秀的文艺作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文艺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职责和神圣使命。 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文艺工作者应当推动文化创新,让艺坛代有人才出。文艺的繁荣,离不开文艺队伍的发展壮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因此,我们要注重对青年文艺人才的培养,在文艺界营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努力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 为此,首先要抖擞精神,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切实巩固和提高文艺队伍思想上的先进性、艺术上的创新性、作品上的人民性和情感上的丰富性。其次,加强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鼓励文艺工作者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最后,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向云驹) |
相关阅读:
- [ 02-13]书写新时代网络正能量的使命担当
- [ 02-13]福州新春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坊巷送福好戏连台
- [ 02-12]【网络媒体走转改】开封余店村:传统村落的美丽蝶变
- [ 02-12]晚会文化盛宴调查:贪大求全不可取 有所作为仍可期
- [ 02-12]福清市文化馆:文化普惠的“三步走”
- [ 02-11]马尾天马山生态公园:船政元素多 管理"高智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