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百名“红通”外逃人员归案过半,剩下的怎么办?

2017-12-07 07:11:50  来源:央视《新闻1+1》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张羽:

好,黄教授,我们稍候再深入探讨,那么对于“百名红通人员”,相关部门是使了各种手段来施加压力,希望他们能早日归案;而他们的亲属,也开始站起来呼吁他们自首。

配音:

2011年1月 家人写给周骥阳的信。

永远都无法忘记2008年12月25日这个黑色的日子。当我们惊闻你失踪的消息时,犹如晴天霹雳,眼黑腿软,全家人在极度恐慌中抱头痛哭,静坐发呆,谁都无法相信这样的事实。

解说:

随着周骥阳的缉捕归案,父亲和妹妹写给周骥阳的两封家书,也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

周骥阳父亲:

(老伴)她天天想这个事情,是不是。这老太婆,这个文化又不高,天天想、天天想的,就脑子想坏掉了。她这个病得比较厉害,老年痴呆症。

配音:

2011年1月 家人写给周骥阳的信。

一波又一波的讨债人来到了我们家,搬走了所有值钱的不值钱的东西,当满心凄凉的我们提着简单的行李,走出父亲花了多年心血而建造的房子时,你可知道我们三个人滴血的心吗?当我们被债主围困,彻夜不让睡觉还要遭受打耳光、辱骂、泼热水于脸的屈辱时,同在蓝天下的你有过一丝心灵的震颤吗?

解说:

周骥阳曾喜欢研究期货,但并没有通过炒期货赚到钱,反而因此欠了许多人的钱,有的甚至是以高额利息的方式向他父亲身边的同事骗钱。周骥阳的家人是在案发之后,才从警方得知了他的所作所为。而周骥阳欠下的债,只能由他的家人来还。

周骥阳父亲:

他这个债,你根本是还不掉。他有1亿多的欠钱,你说我们这一点工资有什么用。反正我的工资就一半一半,我的工资也不算低的了,我是中学高级老师,我的工资的话一直是在我们这个系里面,总是在前面的。就是说我一半一半还,把我的工资扣一半这样子。

配音:

2016年2月家人写给周骥阳的信。

别的不说,就拿我们家替你借的巨款,他就像一把无形的铁钳牢牢地夹住我们,根本动弹不得只好移至法院,结果是以房抵债,冻结工资,永远卑微地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解说:

如今,周骥阳的父亲已经78岁,母亲69岁,自从周骥阳潜逃后,母亲就病倒了,并患上了老年痴呆,现在老两口生活在乡下。

配音:

2016年2月家人写给周骥阳的信。

过年了,按照风俗习惯,家人团聚,共祝多福。可是自从你走后我们家就没有贴过对联,放过鞭炮。你的孩子已经上了高中,不要让他永远生活在你的阴影里。现身吧,把握人生的机会和希望,走对今后的道路,我们还会在家里等着你......

周骥阳父亲:

作为父亲的话,当然他回来还是比较好。按法律来讲的话,他回来的话,应该受到法律的惩罚。不管怎么样,我们的话也是有一种妄想,希望他能够活着,就是判刑的话也是希望他能够活着,不管他判多少年,在牢狱里面能够生存也是好的。

张羽:

我们刚才看到的是周骥阳的家人发出的两封信,是写给周骥阳的。在周骥阳出逃之后,实际家人承受的是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困扰和压力,一个人犯罪和出逃摧毁的是一个家庭。而敦促他自首,亲情的力量也是十分重要的,那我们继续来连线黄风教授。

黄教授,在整个的追赃追讨过程当中,是不是亲人相关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常用手段之一呢?

黄风:

是的,实际上对外逃人员,不管他是逃到境外还是在国内逃匿,这个劝说他自动投案,这是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做这个工作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打心理战,就是要利用他走投无路、陷入困境,甚至出现一些良心上的一些反悔,这种情况下打他的心理战。而他亲友,从亲情的角度去做一些工作、做一些劝说,在这个心理战当中是有一定分量的。

张羽:

我们看到周骥阳实际最后是因为生活所迫,向前女友借钱暴露了自己,最后是被抓捕归案。实际在“百名红通人员”追回的51人当中被抓捕的是少数的。我们来看51名当中劝返的占到了35人,遣返的占到了10人。劝返就是听到规劝主动返回的,而遣返是被当地所遣返回来的。抓捕占到4人,其他占到2人。

那么在现在追回众多手段当中,劝返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您觉得这是最有效的手段吗?还有什么改进的地方呢?

黄风:

对逃往境外的人员,劝返这是一种,从某种意义上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为什么呢,这种劝返它从我们现在的这个追讨回来的人,比较大的比例是通过劝返回来的。这个劝返它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刚才说的亲情的劝说,另外一个可能更重要的是刑事政策的力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