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一线城市外来人口解析:上海数量最多 深圳占比最高

2017-11-28 16:13:31  来源:第一财经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京沪增速下降广深增长快

从近5年外来人口的增长情况来看,京沪在2014年前后达到高峰,近两年的增速放缓并出现了下降的态势。

这其中,北京去年末常住外来人口807.5万人,比2015年的822.6万人减少了15.1万,这也是多年来北京外来常住人口首次出现下滑。

在上海,去年底外来常住人口980.20万人,比上年减少1.45万人,这也是上海外来常住人口连续两年下降。数据显示,在2014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达到996.42万的高点后,2015年比2014年减少近15万。

实际上,在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存在的一系列城市病问题之下,我国的城市发展战略也在进行调整,未来会把更多机遇和功能分给京沪以外的大城市。例如,2016年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放在杭州举办,而不是北京、上海等“国际名片”城市,这也是2022年亚运会落户杭州之后,又一个国际性重要活动在当地举办。此外,今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举行。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此前曾公开表示,中国出现世界上少有的特大型城市原因之一,就是面向全国的服务性功能过度集中在一两个城市。以北京为例,其城市病问题的根源是集中了太多非首都功能,若把企业总部、医疗高地、最高学府等功能转移,在自身城市病解决的同时也能促进其他地区发展。

相比京沪,华南的广深两座一线城市的总人口都低于1500万,无论是产业还是人口,都还有较大的发展增长空间。比如,今年以来在广州和深圳周边地区,频频有大型制造业项目落地。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现在新一轮的发展过程中,工业4.0、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在广东尤其是珠三角的发展空间很大。除了产业基础之外,珠三角地区还拥有良好的气候、生活环境、便捷的轨道交通,珠三角形成的一小时生活圈,有利于吸引高端制造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端制造业在珠三角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广东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末,广东常住人口为10999万人,人口总量比上年净增150万人,增长1.38%,这也是全国唯一增量突破100万的省份。第一财经记者查阅资料发现,相比2011年,五年来广东人口增加了494万,这其中,流入的劳动人口占据了大半。而流入的主要目的地是广州和深圳两大城市。

这其中,深圳的外来常住人口在2013年和2014年曾出现短暂的下滑,但在近两年则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2015年比2014年增加了37万多,2016年又比上年增加了20多万,总量上一举突破了800万大关。而这还是在深圳大幅放宽落户条件、有大量的外来常住人口转化为户籍人口的情况下取得的。

与深圳相似,在广州,近两年广州外来常住人口也大幅增长,2015年比2014年增加了30万,2016年又比2015年增加了38万。值得一提的是,广州的落户政策也较为宽松,户籍人口的增长也比较快。数据显示,2016年广州市常住总人口首次突破1400万人,达1404.35万人,比2015年末增加了54.24万人,增量居四大一线城市之首。

近两年来,广州吸引了包括富士康、思科、GE等大项目先后落户,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产业,产业发展带动人口增长。从广州各区的情况来看,黄埔区的去年常住人口增长最快,这是因为,黄埔区建设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之下,聚集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也聚集了一批人口。

今年6月23日,通用电气医疗集团GE生物科技园项目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动工。该项目是GE医疗集团在亚洲首个生物科技园,年产值预计40亿~80亿美元,将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共同打造世界领先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创新特色园区。

更早之前的4月27日,中国首个以智能制造云产业为核心、产值将达千亿的思科(广州)智慧城项目在广州市番禺区动工。按照规划,该项目可创造7万~8万个就业岗位,吸引常住人口4万~5万,除了带来GDP和税收,其打造的智慧城市系统,未来也会让当地居民受益无穷。

伴随着大项目的频繁落户,广州对人口、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为了进一步吸引人才落户,7月1日起,《广州市关于完善公共集体户管理的通知》正式实施,城中145个受理点接受7类人员的落户申请,对符合广州市入户条件或有广州市户口,但无处落户的人实现落户“兜底”。这也是广州户籍政策迈出的重要一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