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领航新征程]十九大代表杨德兵、杨春敏宣讲中的那些回声:我们将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2017-11-09 14:22:44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杨德兵代表在铜梁区西河镇大珑村宣讲。通讯员 赵武强摄

杨春敏代表正在给群众宣讲十九大精神。记者 左黎韵摄

参加党的十九大回到重庆后,重庆永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架子工班组长杨德兵、沙坪坝石井坡街道团结坝社区党支部书记杨春敏两位代表便马不停蹄地分赴我市各地,宣讲十九大精神。11月6日、7日,杨德兵、杨春敏分别来到铜梁、渝北和沙坪坝的农村院坝和社区,为基层群众带去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并感受到了大家对新时代新征程的美好憧憬。

“十九大提振了大家发展生产的信心”

铜梁区西河镇大珑村是杨德兵的老家。11月6日上午,村委会不大的院坝里,坐满了杨德兵的亲友和乡邻。“德兵,我流转土地种花椒,以前打算扩大规模,又怕政策有变不敢行动。”种植大户李金国起了头。

大珑村是铜梁最偏远的山村,这里大多数青壮年都像杨德兵一样外出务工,留在家中的地块为调整产业结构创造了条件。近年来,该村引进业主流转土地发展起了蔬菜、花椒产业,但大家担心政策有变,不敢放开手脚,只发展了400多亩。

杨德兵把十九大报告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其中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内容作了详解,李金国豁然开朗,“这下我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听德兵你这样一说,我以土地入股村里的合作社更有底了。”村民李仲良说,村里搞花椒种植合作社,号召扩大土地入股,自己先前有些担心,现在放心了。

同样放心的还有沙坪坝区回龙坝镇的水果种植大户谭小川。11月7日,十九大代表杨春敏到这里宣讲十九大精神时,面对面回答了谭小川关于土地承包政策的提问,让他吃了“定心丸”。三年前,谭小川在该镇梁滩桥村流转了110亩土地种植葡萄、草莓,现在,水果种植初具规模,谭小川还以此为依托,发展起乡村采摘游。“农业产业投资大,见效周期长,过去,我真担心土地承包到期后被收回。”谭小川表示,“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土地承包政策,提振了大家发展生产的信心。”

“生态环境好了,我想多活几年享享福”

在沙坪坝区回龙坝镇,杨春敏向当地群众讲解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意味着大家所关心的问题都将得到有效解决……”

“党的政策恁个好,环境也好了,听你这一说,还会更好,我就想多活些年头,好享享福哟!”听了杨春敏的宣讲,81岁的保农村村民傅国昌笑得合不拢嘴。老人告诉重庆日报记者,现在村里通了公路,还修了污水管网,垃圾实行统一清运,处处干净整洁,条件一点也不比城里差。不久前,当地还添置了公共健身器材,茶余饭后,他又多了个好去处。

11月7日,杨德兵在渝北区双凤桥街道长翔社区宣讲后,社区副主任陈永利说,党的十九大报告再一次强调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对社区今后开展该项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由于该社区内小摊贩较多,环境整治问题一直是日常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每月都会收到相关问题的投诉,“我们反复上门做工作,说服餐饮摊位安装抽油烟机,并负责自己门店周围的清洁卫生,现在,此类投诉大幅度下降。”陈永利说,伴随着十九大精神的贯彻落实,以及社区环境综合整治进入攻坚阶段,相信社区的人居环境会越来越好。

“北京来的好消息让我们更有信心了”

两天来,杨德兵、杨春敏两位代表奔走在基层,在传递党的十九大好消息同时,感受到了大家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前所未有的信心。

“听了杨代表的宣讲,我们拟定了村里未来的发展方案。”铜梁区西河镇大珑村党支部书记王绍国说,下一步,该村将采取村集体和业主共同投资、村民土地入股等方式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花椒和蔬菜产业,把村里的电商平台运作起来,把农产品销售出去,实现集体、业主和村民三赢。

渝北区双凤桥街道某酒店的管理者李丽艳说,听了杨德兵代表的宣讲后,她对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容特别感兴趣,“在酒店运营中也要随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关注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扶持政策,了解各种新型的经营模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更好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这意味着以后乡下娃也能和城里孩子享受一样的教育资源。”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保农村村民周川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这让他非常振奋,“听到代表从北京带回的这些好消息,我对未来更有信心了,相信在党的带领下,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记者王亚同 左黎韵 王濛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