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际> 评论 > 正文

2050年非洲人口将增至25.7亿 非洲期盼释放人口红利

2017-10-09 08:55:40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曦   我来说两句

法国国家人口统计研究所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未来几十年,非洲将成为全球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到2050年,非洲人口预计将翻倍,由目前的12.5亿增至25.7亿,将占全球的1/4。分析认为,非洲人口激增“将给世界带来巨大变化”。一方面,非洲人口激增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充足的劳动力、更广阔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非洲大陆人口红利的释放,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非洲人口全球占比持续上升

这份报告预计,非洲人口在全球人口的比重将持续上升。到2050年,尼日利亚、刚果(金)、埃塞俄比亚、埃及、坦桑尼亚等5个非洲国家的人口都将超过1亿。目前,全世界每6个人当中就有1个是非洲人。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1/4。到本世纪末,这一比重很可能达到1/3。这意味着,非洲在未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分量将无法被忽视。

与非洲人口激增的趋势不同,全球人口的增速正在放缓。报告预计,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100亿,到本世纪末,全球人口预计为110亿。而在过去两个世纪,全球人口增长了7倍。报告认为,全球人口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妇女生育率下降。1950年,全球平均每名妇女生育5个孩子,而现在这一数据下降至2.5。不过,非洲各国的妇女生育率普遍在3.0以上,这令非洲成为未来人口增长最快的地方。

报告还预测,印度到2050年的人口将超过16.7亿,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美国的人口也将持续增加,从现在的3.25亿人口增长至2050年的3.97亿。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其人口数量将保持在5.1亿左右。

非洲人口高速增长得益于医疗卫生水平提高,死亡率持续降低,尤其是在过去15年内,儿童死亡率大幅下降。同时,非洲的生育率水平下降速度要比其他大陆缓慢得多。

报告称,全球生育率水平最高的国家是尼日尔,每名妇女平均生育7.3个子女。非洲撒哈拉以南的萨赫勒地区生育水平普遍较高。根据2005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马里和乍得的生育率分别达到6.5和6.2,刚果(金)达到6.1,赞比亚为6.2,尼日利亚也有5.6。北非的人口生育率在2.0到2.9左右,南部非洲则在2.6到3.5之间。相比之下,非洲国家人口年龄结构更年轻,许多国家老年人比重更小,低于日本、欧盟平均水平。

人口激增机遇与挑战并存

非洲人口激增被视为一种人口红利,然而非洲人口红利的释放却面临着诸多挑战。人口激增意味着,未来非洲将有更充足的劳动力、更广阔的消费市场,非洲也将成为全球投资者逐鹿的目的地。近年来,非洲一些非资源型国家的经济增速保持在6%以上,如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科特迪瓦等,这与年轻化的人口结构有关。

联合国人口基金中西非地区负责人马宾戈·恩戈姆认为,基于东亚的发展经验,未来30年,非洲的人口红利每年能够创造5000亿美元的经济产值。他认为,非洲有能力养活更多的人,到2050年,将有一半的非洲人口生活在城市之中。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表示,在非洲,未来20年,10—24岁的人口占比超过30%,对人力资源进行恰当的投资,人口年轻化这一趋势将成为非洲最大的王牌。今年初,非盟委员会前主席德拉米尼·祖马在非盟峰会上表示,到2025年,全球1/4的25岁以下青年人将会是非洲人。非洲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大陆,青年人口是非洲的比较优势,必须把他们转变为人口红利。

不过,非洲人口红利是否能够真正完全释放出来仍面临多重挑战。法国国民议会外事委员会的一份报告警告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占全球的15%,但是其国内生产总值(GDP)仅占全球的1.4%,非洲国家急需着手推动人口结构转型。可以预见,非洲人口激增将成为全球共同的课题。

非洲青年人口虽然众多,但是失业率高达60%,是成年人失业率的两倍。非洲每年有2000万青年人进入就业市场。未来,不断增长的人口,意味着更多、更迫切的就业需求。《非洲斯坦》一书作者塞尔日·米哈伊洛夫表示,“到2050年,非洲人口比中国要多,其青年人口是中国青年人口的3倍,届时非洲的就业岗位将更加匮乏。”

值得注意的是,非洲经济仍未能实现多元化发展,过度依赖农业和矿业,无法有效地减少贫困。加之受气候变化影响,非洲农业产出增长缓慢,农牧民围绕土地、水资源等的冲突日益尖锐。未来,更多的非洲人口将涌入城市,而当地的农业无法相应地增加产量,就可能引发粮食危机,这些都是非洲人口激增带来的潜在风险与挑战。(记者 李志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