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解读:养老金涨幅调低并非钱不够用

2017-07-27 10:18:11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养老金涨幅调低并非钱不够用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韩秉志

近期,多地相继公布了今年的养老金调整方案。这是我国连续第13年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不过,5.5%的平均涨幅,也创下了近年来的新低。说到这,有些人会问了,养老金涨幅调低,是不是养老金不够用了?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养老金的运行情况如何。

先看覆盖面,目前,我国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两类养老保险制度覆盖8.8亿人,按16岁以上人口有10亿人估计,养老保险覆盖率已达到88%左右,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

再看基金规模。在覆盖面日益扩大的同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累计结余也在逐年增加。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已由2008年的9925亿元,扩大到2016年的43965亿元。

在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看来,在基本保险基金累计结存达4万亿元之巨,且逐年攀升的情况下,一些“已经没钱发放养老金”或者“养老金发放的缺口有几万亿元之多”的观点显然不能成立。

以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占主体地位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为例,今年1月至5月,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5769亿元,同比增长23.9%;基金总支出13505亿元,同比增长23.2%。当期结余2264亿元。

“按2016年企业养老保险累计结存金额与当年基金支出金额推算,即便是在‘不再征收一分钱养老保险基金’的情况下,现有的基金累计存在金额仍然可以连续支付养老金17.2个月,足以说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具有可持续性。”褚福灵说。

尽管当前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规模可观,具备较强的支撑能力,但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基金分布不均衡的结构性矛盾的确存在。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近日在回应养老金运行情况时坦言,分区域看,东部结余多、中西部结余少,特别是在东北等老工业地区,缴费人员少、退休人员多、抚养负担重的情况比较突出,基金出现了当期收不抵支。

那么,部分省份养老金的收不抵支是不是“洪水猛兽”?眼下,一些省份的确面临基金结余少、支出压力大的难题,但片面地夸大个别地区的养老金亏空,而不从全国层面分析整体盈余情况,也并不理性。目前,国家正在通过提高统筹层次,在更大范围内调剂基金余缺,均衡地区之间因抚养比差距而导致的负担不均问题。而退一步讲,即便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按照社会保险法规定,政府也会给予补贴,不会出现百姓所担心的“养老金无法发放”的局面。

应该看到,我国社会保险总费率偏高与基金支付压力日益加大的矛盾并存,这是不能回避的现实。由于养老保险时间跨度大,政府主管部门不能止于保证“养老金当期发放没问题”,还要有效回应“未得利益”群体的关切,规避基金可能存在的缺口风险。

为应对未来养老金的支付压力,我国已采取了多种措施。比如,我国早在2000年就成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主要用于在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时弥补养老保险等基金的不足。截至2016年底,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的社保基金资产总额达2.04万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保持在8%左右。未来一旦养老保险基金出现缺口,这部分资金就能够顶上来。

此外,养老金筹资渠道不断拓宽,也是基金规模不断壮大的基石。国家通过开展养老基金投资运营,推动基金市场化、多元化、专业化投资,推动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能够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有效提升基金抗风险能力。

当然,并不是说把一堆钱放在这,养老金问题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由于养老保险制度讲求灵活性和包容性,从筹资机制到待遇给付必须要有合理的安排。从长远看,要彻底打消社会长期存在的养老焦虑,需要尽快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让社保制度兼具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这样社会各界谈到养老金话题才会更有信心。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撑能力、个人缴费能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的养老金待遇也将逐步提高,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只要措施得当,我国有能力有效应对经济新常态和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实现基金的中长期平衡,确保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和广大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