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家政企业普遍小、散,现代化管理能力弱,亟须通过与省外知名企业家政服务平台合作,引入服务和管理标准。图为南充市妇女联合会对月嫂进行专业培训。本报记者 李向雨 摄(资料图片) 四川日报讯(记者曾小清)近日,记者从四川省商务厅获悉,四川省正推动建立“1 1”(一批供给基地一个需求市场)家政服务示范区,根据合作省市的市场需求,选择省内有意愿的市县作为家政服务人员的稳定供给基地,日前,四川省商务厅正积极与上海和北京商务部门对接,预计年内便有一批“川妹子”“川嫂子”赴岗就业。 此次合作由政府搭台,行业协会和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共同在全国打造四川家政服务品牌,此举也将为贫困家庭拓宽就业门路。 在一线城市从事家政服务收入更高。以月嫂为例,北京和上海家庭给出的月薪是1.2万元—1.8万元,比成都高4000元—8000元。高薪酬也意味着高要求,除了专业性,不少北京和上海家庭甚至有外语要求。 “我们希望他们尽快将需求梳理出来。”四川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省将推动川内企业与国内知名家政企业签订长期家政服务输出战略合作协议,让家政服务人员稳定进入省外市场。同时,供需两地将对服务人员定制化培训,即先在川内做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培训,到了上海和北京后,根据当地生活习惯以及雇主的个性化需求,再进行岗前培训。 目前四川省商务厅正向市州征求意见,宜宾已明确参与并开始培训等相关筹备。 延伸 本地家政需求大为何舍近求远 6月16日清晨,宜宾市长宁县龙头镇龙华村,45岁的范永金接到一个电话:7月去参加家政服务人员培训班,合格后她就有机会到上海或北京工作。 就在上周,四川省商务厅确定与上海、北京合作建家政服务人员供给基地,宜宾市积极响应,并依托当地龙头企业进行人员甄选与培训。范永金听说了这事,立马报名,“希望能‘走出去’。” □本报记者 曾小清 为啥舍近求远?学习现代化管理经验 “报名很火爆,”宜宾市家政服务行业协会会长、宜宾阿托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宋丽说,有些出乎意料。 宜宾是传统的劳务输出大市。但现在传统的务工出路不断萎缩、收入下降,农村劳动力向服务业转移已是趋势,宜宾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家政服务业已渐成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抓住四川省与上海、北京合作建家政服务人员供给基地的契机,宜宾欲通过对标一线城市,打响“酒都阿嫂”家政品牌,力争在3-5年内,培养上万名高素质家政服务人员,往省外一线城市输送。 本地的家政服务市场也很大,成都市一名家政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成都市家政从业人员为30万人,缺口达30%;宜宾本地从业人员近万人,供需缺口高达70%。为何要舍近求远,将人员向外送? “‘走出去’是为了更好‘请进来’。”四川省商务厅负责人表示,目前四川家政企业普遍小、散,现代化管理能力弱,通过与省外知名企业家政服务平台合作,以便引入服务和管理标准,增强服务供给等。 “我们将按照上海的标准进行人员培训。”宋丽说,7月起将组织3-4个班,每个班60人,分别对月嫂、育儿嫂、老年护理和其他家庭服务等四类人员进行为期12天的集中培训,人员培训合格后,由企业推荐上岗。宜宾还提出要主动接入上海家政服务信息化平台,“从业人员培训记录、从业经历、技能、诚信等综合信息均可追溯。” 挣钱和家庭如何兼顾?探索夫妻同城务工模式 按宜宾市的目标,宜宾市家政服务行业协会今年将先试行输送200-500人出省。但宋丽底气还不够。 以前培训的学员中,尽管外地工资高了不少,但大部分会选择留在县里,然后是宜宾市区,再次是成都,选择省外的少之又少。为什么大家不愿出去? 30岁的阚小红想到外面闯一闯。但她有两个孩子,最大4岁。“我出去了,谁来照料家庭?”45岁的余世琴还担心,培训合格证上盖的是宜宾市政府部门公章,“出了宜宾认不认?参加了培训,上海不接收怎么办?” 上述担忧和顾虑,十分普遍。“既然要打造区域家政品牌,光靠一个部门是行不通的。”宜宾市商务局负责人表示,宜宾将整合商务、人社、妇联、共青团等力量,共同建设行业标准、诚信、培训等体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上海家政龙头企业按需下单,宜宾合作伙伴接到指令后启动定制化培训,培训合格证将统一盖上述部门的公章。上岗前,家政人员、上海和宜宾家政企业要签三方合同,明确各方权利义务,确保组织工作的顺利实施。 宋丽透露,宜宾市正在探索夫妻同城务工的输送方式。即针对家政人员在上海务工远离家乡的情况,宜宾市相关政府部门优先为其丈夫牵线搭桥,帮助其在上海务工。 |
相关阅读:
- [ 06-19]习近平治国理政关键词:两个责任
- [ 06-18]【治国理政新实践·广西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跃上电子信息产业快车
- [ 06-16]【治国理政新实践 内蒙古篇】内蒙古戈壁高速连丝路 京新高速已即将通车
- [ 06-16]【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农房入股,让农村闲置房产“活”起来
- [ 06-16]【治国理政新实践·贵州篇】绿色经济|万山朱砂古镇:一座生态休闲怀旧小镇的崛起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