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一把把“金钥匙”打开民心相通的大门

2017-05-12 22:40:16 刘梦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陈勍   我来说两句

【一带一路·民心相通】

从“一带一路”沿线孔子学院中的琅琅读书声,到“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学子脸上的笑容;从《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的热播,到《三体》在土耳其的热销;从《关于促进文化遗产领域交流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签署,到《动漫游戏产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行动计划》实施……5月1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情况发布会上,中宣部副部长庹震、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文化部副部长丁伟、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兼执行局主任张晓强介绍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建设的最新进展。

智库交流成为民心相通智力支撑

5月14日下午,“智库交流”平行主题会议将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中宣部副部长庹震介绍,“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得到国内外学界热烈响应,已成为智库深入研究的重点课题、对话交流的重要选题,中外智库围绕“一带一路”成立了许多研究平台。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相继成立的“一带一路”研究平台目前已达到300家。参与“一带一路”研究的外国知名智库已有50多家,中亚、东南亚和欧美国家智库纷纷组织研究小组,开展“一带一路”专题研究。

三年来,一批智库研究成果陆续面世。中国智库出版了400多本“一带一路”图书,国外知名智库发表了100多份专题研究报告。“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等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和合作机制,吸引了国内外智库广泛参与,架起了促进沟通、增进理解、凝聚共识的桥梁。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兼执行局主任张晓强透露,在“智库交流”平行主题会议期间,《“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研究报告》《“一带一路”贸易投资指数报告》《“一带一路”大数据库建设和研究报告》等成果将予以发布。

教育交流厚植民心相通根基

教育在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中具有重要作用。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介绍,三年多来,我国与各国加快推进语言互通,为民心相通架设桥梁。“仅2016年国家就公派了42个非通用语种的1036人出国学习培训,并接受了17万人来华学习汉语。‘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承诺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奖学金新生名额。”

文化交流打造民心相通“金钥匙”

2016年年底,我国已经和“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交流合作协定,其中绝大部分国家为了落实这个政府协定,每2~3年要签订一个更加务实的执行计划。

文化部副部长丁伟介绍,目前,文化部正在推动建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丝绸之路国际图书馆联盟”“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馆联盟”和“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这些联盟直接让‘一带一路’沿线民众获益,虽然提出来的时间不长,但各国反响都十分热烈。”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市场广阔,文化产业方兴未艾,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文化产业的合作前景非常广阔。“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计划、动漫游戏产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行动计划、“一带一路”文博产业繁荣计划的实施,让文化产业成为推动“一带一路”民相近、心相通的有力支撑。

2016年,在习近平主席与沙特阿拉伯国王的共同见证下,两国签署了《关于促进文化遗产领域交流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4月,中国和希腊共同发起了“文明古国论坛”,包括意大利、印度在内的全球10个原创性文明古国参加论坛……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掘、研究、利用、创新等方面的巨大合作潜力,如一把“金钥匙”,进一步打开了民心相通的大门。

广播影视成为民心相通的桥梁纽带

中印合拍电影《功夫瑜伽》、中捷合拍动画片《熊猫和小鼹鼠》、中俄合拍电视剧《晴朗的天空》、中英合拍纪录片《孔子》……一大批优秀的合拍影视作品的出现,受到广泛好评,更有力促进了“一带一路”文明互鉴、文化繁荣。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表示,影视作品在促进民心相通、深化文化交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未来,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影视作品上的合作会越来越多。

在图书出版方面,多本“爆款”图书受到沿线各国读者好评。童刚表示,“丝路书香工程”以一批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相统一的外向型优秀出版物,有力增强了沿线国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本报北京5月11日电 本报记者 刘梦)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