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七旬天竺筷传人几十载匠心不移 冀资源重组焕新生

2017-02-04 15:47:34 施佳秀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七旬天竺筷传人几十载匠心不移冀资源重组焕新生

王连道制作天竺筷。 王旭琼 摄

中新网杭州2月4日电(记者 施佳秀) “天竺筷光是老年人喜欢,不行,一定要做得使年轻人喜欢,这样传承就没有问题了。”用手摩挲着制筷箬竹,王连道向记者介绍着天竺筷的由来和历史,与这种箬竹他打了几十年交道,将它制作成一根根天竺筷,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纯手工打造的天竺筷,在生产性保护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艰辛令他忧心。

王连道是天竺筷第五代省级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也是杭州天竺筷厂老字号企业的掌门人。

现如今,杭州唯一的一家天竺筷厂位于一幢老厂房里,接受记者采访前,王连道正在伏案书法,这是他几十年来的必要流程,不同于其他的手工艺人,王连道喜欢跟笔墨打交道,原因就是天竺筷。

西湖十景、运河故事、西溪湿地……王连道向记者展示着一些富有艺术气息和杭州元素的天竺筷,他说这些是工艺礼品筷,全由他自己设计而成,每天练字、画画及篆刻,形成的艺术素养,对他设计大有帮助。

工艺礼品筷制作精良,又很受市场欢迎,但因为手工制作成本高,招工难,量一大就无法满足需求。

“天竺筷都是火烙烙出来的,我们一直坚持手工制作。”王连道说,每一双天竺筷的诞生,都需经过截断、蒸煮、挑选、磨头等前后二十多道手工工序。

“为什么我要坚持做下去?这天竺筷是杭州弥为珍贵的传统工艺,历经三百年的风雨洗礼,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贵遗产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丢失掉,这是我的心愿,也是一份责任。”王连道说道。

王连道并非一开始就跟天竺筷打交道,他自称是“半路出家”,原因就是出于对老一辈手工艺的敬意。在那之前,王连道做了13年的金工,当过车间主任,而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在改造设备和做筷子方面有了基础和优势。

王连道观察天竺筷。 王旭琼 摄

天竺筷曾经是老底子杭州人的共同回忆。现如今,一次性筷子和机械筷子的流行,使手工制作天竺筷在市场上逐渐失去了竞争价值,生存空间被挤压。

王连道说,他的心愿是要将这个宝贵遗产传承下去,但光有心愿也不行,还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适应年轻人的需求,“如果不这样搞,天竺筷最后还是要进入博物馆。”

以细竹为纸、烙铁为笔,转折钩挑间,烙出了一幅西湖山水……几十年来,王连道匠心不移,精心打磨着天竺筷。

“工匠精神最关键的原则就是坚持一样东西不停下来,千锤百炼,十年磨一剑,把东西做得很精致,不能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只复制老祖宗的东西。”王连道说,只有沿革,跟时代的精神结合起来,天竺筷的生命元素才能延续。

除了沿革和创新,如何走好市场也是王连道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未来)工艺美术大师、技能大师怎么跟经营大师结合起来,老字号、非遗怎么跟资本结合起来,怎么跟设计团队结合起来。资源重组是一个方向,将来单枪匹马是很难独大的。”王连道希望,政府能够重视非遗的资源重组,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