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家解读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意见
2016-10-10 20:42:21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责任编辑:林晨 陈晖 |
分享到:
|
法制网记者 周斌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对采取刑讯逼供、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言词证据,应当依法予以排除;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按照疑罪从无原则,依法作出无罪判决……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亮点纷呈,回应了社会关切。 多位法学专家今天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积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能在优化刑事司法职权配置、完善刑事诉讼程序、落实证据裁判原则、转变刑事庭审方式、发挥辩护实质作用等方面实现全方位提升,为司法工作指明了方向,对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告别“侦查中心主义” 过去,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以侦查为中心”,造成庭审过分依赖侦查卷宗笔录等书面材料,庭审流于形式,使得刑事诉讼通过法庭审理发现事实真相和保障人权的价值大打折扣,既不利于有效追究犯罪,也容易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 “以侦查为中心,导致有罪推定的思维定势贯穿诉讼始终,在证明标准上打折扣、降要求,作出留有余地的判决等问题,出现了‘起点错、跟着错、错到底’的奇特现象。”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卞建林直言不讳。他说,在此背景下,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十分必要,意义重大。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奋飞同样认为,以侦查为中心,有罪推定倾向便自始至终贯穿于刑事诉讼全程,出现冤错案件也就不足为奇了。为此,意见将遏制侦查权的目标置于关键的位阶之上。 他分析说,意见以证据裁判原则为导引,对侦查机关的行为模式做出了全方位限定。不仅直接要求侦查主体全面、客观、及时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坚持遵循不得强迫任何人自证其罪的程序法治理念;而且力图通过一系列机制创新手段,确保侦查权的规范化行使。其中,证据收集指引、重大案件侦查手段实施录音录像、侦查终结前讯问合法性核查等举措的提出,为破除“侦查中心主义”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微观方案。 “意见高度重视通过检察权对侦查权的滥用进行制约、监督。凭借补充侦查制度以及不起诉制度的完善与激活,侦诉之间的异化关系或得以扭转。检察机关将成为侦查业绩的评断者,而不必为后者的追诉倾向所绑架。”李奋飞说。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魏晓娜说,随着“以审判为中心”的推进,必然会形成一种倒逼机制,对侦查、起诉工作提出更高、更为严格的要求。意见对此也进行了明确规定,如提出“探索建立重大案件侦查终结前对讯问合法性进行核查制度”,丰富和发展了侦查阶段非法证据排除的制度和程序。 意见提出,审判阶段要严格落实疑罪从无,对定罪证据不足的案件,要依法作出无罪判决;起诉阶段,对经过两次补充侦查后,证据仍然不足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侦查阶段,要全面客观及时地收集各种证据,尽可能查明案件事实真相。 “疑罪从无是现代刑事司法的重要原则,对保障司法人权、防范冤假错案具有积极作用,必须严格落实。”卞建林评价说。 |
相关阅读:
- [ 10-08]离婚转移财产要“净身出户”? 律师支招保卫财产
- [ 10-05]最高法发布指导案例:离婚转移财产可判净身出户
- [ 09-27]团伙销售假食用盐 吉林出现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
- [ 09-25]银行当老赖“后盾”,该罚
- [ 09-24]福建省政府举行“行政诉讼制度与法治政府建设”专题讲座
- [ 09-13]全国首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背后:检察机关如何介入
- [ 09-02]莆田:妻子故意偷盗唤关注 结果被公诉丈夫诉离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