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海绵城市”建设呼声高企 导入产业方能解决资金难题

2016-07-07 19:58:49 易珏 来源:央广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央广网北京7月7日消息(记者 易珏 见习记者 王晶)南方暴雨导致包括武汉在内的多城市内涝,也让更多专家学者、市民网友等关注城市排水、水利建设问题,“海绵城市”再次成为舆论热点。

2013年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了建立海绵城市的重要性,提出要建设对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随后,2015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从今年起,城市新老城区要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努力消除一雨就涝、污水横流的“顽疾”。

目前,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已经选择了常德、南宁、重庆等16个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全国也已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

业内预计,海绵城市带动的是6万亿的市场空间。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激发了企业的踊跃参与,此次南方暴雨也可能加速海绵城市建设的步伐。

万亿级市场开启 导入产业方能解决资金难题

近日,作为海绵城市建设平台企业之一的北京海绵城市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北京海绵控股)发起联合体,与广东省河源市江东新区管委会签约,成立江东新区海绵城市及地下管廊的建设运营主体。

据悉,北京海绵控股联合体先后签约河北望都经济开发区(一期)、唐山高新区的海绵城市及地下管廊项目。项目的战略投资协议总额达200亿元以上。

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三年,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

不过,“在国外,对海绵城市的建设费用占到整个城市建设费用的20%,高达几万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刘树坤在接受央广网记者时表示,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力度还需要再加强。以全球公认排水体系最好的东京市为例,排水管道总长约1.58万公里,管径从25厘米到8.5米,一公里管径为30厘米的管道造价大约为50万元,另外,随着管径的增长,工程造价远不止是成比例的增加。

北京海绵控股董事长李国栋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在他看来,中央补助的资金与海绵城市项目资金需求缺口较大,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成为解资金之渴的良方。而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中央财政也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

李国栋透露,引入如此大额的社会资本并不容易,曾经有一个试点地区因为资金本没有准备充分,导致项目完成招标后,却4个月无法进场。这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佐证,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据他了解,至少5家央企招标后,由于资金没有到位,项目无法开展。

李国栋认为,ppp项目落地的关键在于产业的导入,形成税收回哺和资金的良性循环。

海绵城市建设还需依托整体规划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周玉文认为,海绵城市就是要反思和扭转“灰色设施”的理念。“现在我们提倡需要‘绿色’和‘灰色’结合。‘绿色’就是原有的自然条件,‘灰色’即人为的工程措施。另外,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必须整体协调共进,光靠任何一方都没有效果可言。”周玉文解释。

做海绵城市试点就需要通过试点摸索经验,“比如试点之一的河南小城鹤壁新区,现在该地区管网已经修缮完毕,下游排水至大河环节还有待解决。目前准备将原有的排水沟加深加宽,将管网、道路、内河排水全部打通。其实水灾很好解决,只要将高度定好,水自然就安全向下排掉。”周玉文前几天刚刚结束对河南小城鹤壁新区的考察。

但是,对于还海绵城市的建设,刘树坤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强调:“国内实施的海绵城市建设,必须依托整个城市的整体规划,要从地上到地下,整体统一规划,绝不能让城市发展与城市水温系统之间的关系失衡。”

同时,国外对于海绵城市建设是将对地上、浅层、地下、深层地下等大量工程组合到一起。“在几十公里路面上,对应的河流的直径高达12至13米,工程量相当巨大。”刘树坤说。

刘树坤还建议,目前我们的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借鉴国外的排水经验。比如德国,降雨很少见到路面积水,这与城市80%的地面改用透水地面有关。德国的市政,根据不同区域铺就不同的透水路面,比如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郊区道路等受压不大的地方,采用透水性地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