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贵州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大扶贫战略行动,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做实,使扶贫开发工作不断见到真成效,让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真实惠。
弯下腰来拔穷根
——看贵州如何脱贫攻坚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彭奇伟 杨仪 张恒 程星
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补好扶贫开发这块“短板”。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2015年6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新华社记者黄敬文 摄
5个多月后的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会后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
贵州,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积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是中国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十二五”时期,全省减少贫困人口656万人,但仍面临着“十三五”期间年均减少100余万贫困人口的巨大压力。
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
对此,贵州省委省政府把“大扶贫”确定为两大战略行动之一,坚定承诺:“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
战天斗地:前所未有的精气神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就是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打赢这场攻坚战,关键还是在主观因素上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强大合力。
为了脱贫攻坚,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各族群众鼓起劲来抓发展,弯下腰来拔穷根。
2015年的金秋十月,全省扶贫开发大会在贵阳召开,印发扶贫开发“1+10”配套文件;12月7日,全省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及落实大扶贫战略行动推进大会召开。不到两个月,先后两次召开扶贫工作会议,全省脱贫攻坚步伐加快。
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以上率下,带头深入联系点威宁自治县蹲点调研,与群众拉家常、话脱贫、谋发展;深入长顺县、台江县等基层一线宣讲脱贫政策,调研基层党建扶贫工作。他多次谈到,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用心、用情、用力。脱贫攻坚是考验各级领导干部素质能力的主战场。
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深入武陵山腹地,召开座谈会宣讲中央精神,把脉铜仁脱贫;走访湄潭、正安、安龙、望谟等地,专题调研脱贫攻坚工作。他强调,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为了脱贫攻坚,驻村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传递党的好声音,助力农村同步小康。
省委政研室派驻威宁自治县驻村干部在走访中提炼出看真贫、扶真贫的“四看法”精准识别体系: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精准甄别、确定扶贫对象。
遵义市选聘1433名能带动群众发展项目的优秀人才驻村任“项目书记”,占全市村总数的85.3%。“项目书记”共领办项目918个,带动实施项目1240个,可带富35万余人。
六枝特区邓连贵、邓连桥、邓连瑞“同胞三兄弟”相约驻村任“第一书记”。大哥当起维护和谐的“守护者”,二哥成为传授绝技的“好师父”,三弟成为引领脱贫的“特派员”。
大方县羊场镇“第一书记”谢雨石,走村串户,磨破了三双“走访鞋”,厚厚的两个笔记本记满了村情民意。
2015年,全省驻村干部累计走访群众980余万人次,帮助谋划思路点子25万条,办理好事实事35.7万件,争取帮扶资金35.1亿元。
“精神状态好,一好带百好。”在深山贫瘠之地,贵州以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扶贫精神”,激扬了一曲战天斗地、决胜贫困的铿锵之歌。
产业扶贫: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六盘水市盘县普古乡最边远的舍烹村,三年前还没有一条像样的通村路,地里种出的庄稼只能解决温饱,大量村民外出谋生。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达11260元,是三年前的3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扛着锄头、镰刀的农民乘坐“考斯特”上下班,成为村里的一道“风景线”。
六盘水市盘县普古乡舍烹村的温泉度假小镇。蒲学光摄
“这要感谢陶正学,感谢家门口的农业园区。”53岁的陶正能满脸笑容地说,返乡企业家陶正学成立的“贵州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让村集体资源以集体产权方式入股,让村民以资金和技术入股,激活了村里的农业。
近年来,六盘水市创造性地提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市扶贫局局长王成刚介绍说,“三变”改革,使六盘水的农民从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从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了农民、村集体与经营主体“联产联业”“联股联心”。
用发展产业来发展生产、实现脱贫,已经成为贵州扶贫的基本经验。
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透露,“十二五”以来,全省累计投入产业化项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0亿元,实现总产值813亿元,实施到村项目4万多个,按照资源禀赋、市场导向和区域经济的理念,大力发展优质菜、果、茶、药、薯和牛、羊为重点的特色生态产业,形成了“东油西薯、南药北茶、中部蔬菜、面上干果牛羊”的扶贫产业格局。
“发展旅游有助于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有助于提升贫困群众的文明素质,有助于保护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陈敏尔在接受中国网专访时说。而乡村旅游,是贫困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途径。
遵义市枫香镇苟坝村土陶传承人母先才是乡村旅游的直接受益者之一。他说,村里的旅游发展起来以后,他的陶艺生意越来越好。今年“五一”期间,每天都有2000多元的收益。由于客流量增多,他还必须请三四个帮工才忙得过来。原来一年的收入只有两三万元,去年的收入却超过十万元。
据统计,目前全省开展乡村旅游的自然村寨已经突破3000个,2015年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1.59亿人次,占全省旅游接待人数的42.4%;旅游收入705.9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0%。带动社会就业287.61万人,受益人数超过577万人。仅“十二五”期间,就有64.7万贫困人口通过乡村旅游实现脱贫。
正如省扶贫办主任叶韬所说,产业最大限度覆盖了贫困地区贫困群体,帮助贫困群众“提了素质”“换了穷业”。
易地扶贫搬迁:从源头斩断贫困之根
贵州493万农村贫困人口中,大多数住在深山区、石山区、边远地区,且受教育程度较低。“难点就是这部分群众。”贵州省副省长刘远坤认为。
易地扶贫搬迁,这一被李克强总理称之为“从源头斩断贫困之根”的举措,主要就是为了解决“剩下来的这些人”的生存与发展。
在绥阳县郑场镇卧龙村移民安置点“幸福港湾”,别墅式楼房坐落于青山绿水间,处处荡漾着幸福的气息。
“我们搬来一年了,我和儿子住一起,这里空气很好。”今年60岁的李梅美笑着说,在卧龙村边上就是“万亩金银花”示范基地。依托示范基地,他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农家乐户均年收入8万元以上。
易地扶贫搬迁成为贵州脱贫攻坚的一大亮点。“十二五”期间,全省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154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92万户,其中易地扶贫搬迁66万人。
同时,作为脱贫攻坚六大重点(易地扶贫搬迁、产业脱贫、绿色贵州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脱贫、社会保障兜底)之首,易地扶贫搬迁成为全省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1月14日,孙志刚强调贵州要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在精准上下足功夫,挂图作战、挂牌督办、逐一销号,坚决打赢易地扶贫搬迁关键一仗。
1月25日,省政府发布《贵州省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围绕“建房、搬迁、就业、保障、配套、退出”六个关键环节,匡算总投资270亿元,确保今年全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5万人,其中包括30万贫困人口。
精准脱贫:贵州模式可复制可推广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贵州咬定“精准”二字不放松,聚焦“两有户、两因户、两无户、两缺户”,坚持“六个精准”“六个到村到户”,瞄准贫困“病根”,实施“靶向治疗”,为全国脱贫攻坚探索了可信可行、可学可用、可复制、可推广的“贵州经验”。
近年来,威宁自治县充分发挥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发展特色辣椒种植。目前,威宁常年辣椒种植面积3万余亩,产值过千万,有力助推脱贫攻坚。图为威宁自治县中水镇银水村丰收的辣椒。刘军林摄
——脱贫攻坚工作思路实现“三个转变”。扶贫方式由单个项目扶持向产业化扶贫转变;扶贫重点由一村一户扶持向区域性扶贫和扶贫到户并重转变;扶贫力量由部门扶贫为主向社会化大扶贫为主转变。
——全省精准扶贫机制基本建立。狠抓“33668”脱贫攻坚行动计划,以结对帮扶干部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等“六个到村到户”和小康水、小康电、小康路、小康讯、小康房、小康寨等“六个小康建设”为重点的扶贫措施惠及贫困山区千家万户,“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贵州闯出了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特色产业的扶贫开发新路。凝聚各方力量、多重优势叠加的“毕节试验”,种草涵养水土、养畜增加收入、发展防灾避灾产业的“晴隆模式”,山地农业开发、种养结合、长短结合、以短养长、提高土地投入产出比较效益的“长顺做法”,以整村数村、整乡数乡、区域开发、连片推进的“印江经验”,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扬长避短的“威宁实践”,扶贫抓党建、党建促扶贫、脱贫奔小康、强化三支队伍建设的“迤那路子”;精准识别“四看法”在全国推广……
——脱贫攻坚在全国取得“六个率先”。率先推行“摘帽不摘政策”的“减贫摘帽”激励措施;率先以整村推进为基础,实行整乡、数乡、区域连片开发;率先采取“省领导联系、省直部门牵头负责、县乡组织实施”的集团帮扶模式,整合资源,整合力量,实施集中攻坚;率先出台《贵州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率先实现驻村工作队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全覆盖;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率先开展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
贵州实施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在叶韬看来,“扶贫云”是“大数据+大扶贫”的耦合,是贵州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必然选择。
“云+端、大数据+连接,我们充满信心。”叶韬说,在下一步工作中,贵州将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在政策制度框架平台上,实现精准管理,共同助力大扶贫战略。
贵州,把同步小康的政策送到了全省人民心坎上,摆脱贫困的承诺正在变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