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贫困,是历史留给贵州的一份“特殊遗产”。如何把这份“贫困遗产”转变成山清水秀、百姓丰裕、物产富饶的新贵州,是关系到贵州能否实现同步小康的关键。“十二五”以来,贵州坚定不移地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举全省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其他省份的扶贫开发新路。在这条新路的探索途中,贵州也寻求到了脱贫攻坚的“贵州解法”。 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总书记强调:“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贵州给出了脱贫攻坚的时间表:2016年减贫100万人,2017年减贫100万人,2018年减贫70万人,2019年减贫65万人。对158万无力脱贫无业可扶的“两无”贫困人口,则通过农村低保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到2019年全部贫困人口脱贫后,仍将坚持“摘帽不摘政策、脱贫不脱政策”,确保2020年所有脱贫成果得到巩固提升,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常说的一句话。总书记最操心的事是“扶贫”,贵州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毅然签了“军令状”。 立下军令状,军中无戏言。贵州作出庄重承诺:用“贵州解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 解法一:改革机制创造“新经验” 近年来,贵州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模式,实施精准扶贫、驻村帮扶、贫困县考核等措施,扶贫体制机制改革创造了系列“贵州经验”。 贵州扶贫建档立卡、驻村帮扶工作在全国实现了“两个率先”。通过建档立卡共识别出贫困乡镇934个、贫困村9000个、贫困人口745万人;全省共有11590个驻村工作队在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贫困县考核、减贫摘帽和项目资金“三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贵州省率先在50个重点县实行扶贫开发工作考核,从2011年至今已累计有14个县366个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将扶贫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实行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 2015年,贵州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16亿元,引导银行向贫困地区发放小额信用贷款76亿元。“雨露计划”到村到户,在全面实施教育“9 3”计划、实行三年免费中职教育的基础上,我省出台了《关于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的实施意见》《贵州省创新职教培训扶贫‘1户1人’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计划到2017年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1户1人1技能”全覆盖,做到“直接培训1人、就(创)业1人、脱贫1户”。2015年安排财政扶贫(发展)资金1.5亿元,培训39.35万人。扶贫生态移民按照“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的要求,安排38亿扶贫资金,搬迁20万贫困人口。 解法二:减贫摘帽跃上“新台阶” 2015年,贵州明确“减少贫困人口130万人,10个县、160个乡镇减贫摘帽,完成78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 减少130万贫困人口。按照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和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要求,对识别出的贫困人口特别是纳入2015年减贫计划的贫困人口制定一对一的帮扶措施。 10个重点县160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贵州印发了《贵州省“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认真总结“减贫摘帽”经验,预计年底可全面“超额”完成10个重点县219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的目标任务。 78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的原则,制定分年度到乡到村到户到人的帮扶措施。贵州全省各级领导干部以遍访贫困村、贫困户的方式,督促检查各地开展精准扶贫整村推进工作。 解法三:建档立卡推出“新举措” 贵州省建档立卡工作获得中央领导和国务院扶贫办的高度肯定。今年国务院扶贫办召开了建档立卡“回头看”后,贵州按照“把贫困人口找出来,把帮扶措施落到位,把党的政策送到家”的要求,开展地毯式、拉网式全面普查,对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重新核实,制定贫困人口到村到组到户到人的分年度脱贫计划和贫困人口到村到组到户到人的脱贫措施,并以户为单位明确贫困人口帮扶责任人。 全省贫困村、贫困户驻村帮扶实现“两个全覆盖”,按照“一村五人”和“一人驻村、单位全员帮扶”的要求,每年选派5.6万余人,1.1万余个驻村工作组,赴全省11590个村(含9000个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全覆盖工作。 同时,贵州还设立了“扶贫专线”,为贫困农户办实事。“扶贫专线”主要受理扶贫惠农政策、财政专项资金、扶贫项目管理以及扶贫相关政策执行中的违规问题等。 解法四:产业扶贫增强“新活力” “十大扶贫产业”巩固提高。安排中央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11.4亿元发展山地特色农业,巩固提升“十大扶贫产业”水平。 贫困县“减贫包干”试点进展顺利,即“十大扶贫攻坚示范县”。将扶贫攻坚示范县与贫困县“减贫包干”试点有机融合,在三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分别选择威宁、正安、兴仁3县安排资金开展“减贫包干”试点、支持7个县打造扶贫攻坚示范县,为全国扶贫资金“减贫包干”探了路子。 “十大现代高效农业扶贫示范园区”稳步提升。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2015年新增园区认定113个。截止目前,扶贫示范园区实现产值384.03亿元,销售收入278.67亿元,入园企业910个(其中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136个);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165个,社员15.43万人。 解法五:生态移民打造“新形象” 小额信贷到村到户。为帮助贫困农户“换穷业”, 建立以 “四台一会”为核心,推行小额信用贷款,探索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扶贫的路子,拓宽扶贫融资渠道。2015年,贵州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16亿元,引导银行向贫困地区发放小额信用贷款76亿元。 “雨露计划”到村到户。贵州在全面实施教育“9 3”计划、实行三年免费中职教育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的实施意见》《贵州省创新职教培训扶贫‘1户1人’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计划到2017年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1户1人1技能”全覆盖,做到“直接培训1人、就(创)业1人、脱贫1户”。今年已安排财政扶贫(发展)资金1.5亿元,培训39.35万人。 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按照“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的要求,从2012年起,对生活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以及不具备生存条件的地质灾害易发区的47.71万户204.3万人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截止目前,全省安排38亿扶贫资金,搬迁20万贫困人口。 解法六:帮扶展现“新亮点” 实施强企帮弱县,贵州茅台集团等12户国企“一对一”结对帮扶扶贫开发重点县效果明显。 国家实行8个沿海发达城市“一对一”对口帮扶贵州工作以来,今年投入对口帮扶资金3.33亿元,在经济协作、园区共建、劳务输出、干部教育培训等方面为我省贫困地区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中央39个单位对我省50个重点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民主党派中央按照“三同”思想帮助毕节试验区发展和黔西南州实施“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万达集团投入10亿元资金,定点帮扶我省丹寨县,在全国首创“民营企业对口帮扶整县脱贫”。 全省40名省领导每人牵头联系1个重点县,定点扶贫1个贫困乡,拓展扶贫1个贫困乡。101个省直部门对全省88个县进行整体挂钩帮扶。截止2015年,已在16个重点县的127个贫困乡镇,集中投入了12.7亿元财政扶贫资金,整合部门资金50亿元以上。 解法七:干部遍访取得“新成果” 坚持以“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为抓手,更加聚焦“两有户、两因户、两无户、两缺户”,建档立卡、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组织8.63万名领导干部遍访9000多个贫困村和所有贫困户,精准扶贫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按照“乡镇申报、县级审批、乡村实施、乡镇初检、县级验收、乡级报账”的原则,全面实行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推行扶贫项目资金乡村公示制度、“民生特派”和第三方评估制度。今年在全省开展2013-2014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自查自纠工作。 健全扶贫考核评价、贫困县约束、贫困退出、扶贫资金安全运行、小额扶贫信贷、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等机制,构建了新阶段扶贫攻坚的政策支撑体系。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