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与崛起:总书记的经济大逻辑与贵州的发展大跨越
2016-06-16 12:31:32 来源:领导者 责任编辑:孙劲贞 孙劲贞 |
分享到:
|
如果站在更高的视野审视一个地区的发展与跨越,居于经济滞后地区的发展,是否观念也滞后,成为西部特别是贵州能否实现追赶面临的拷问。 有三种声音给出了答案。去年六月份视察贵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为贵州发展指明路径: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走出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其他西部地区的发展新路。随后,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和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都从“变”上对贵州路径作出了诠释。陈敏尔在茅台调研时说,打破才能出生机,创新就会有前途。胡鞍钢在沿着习总书记的足迹调研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后总结说,贵州正“一变带百变,百变带万变”。 实际上,联系贵州贯彻总书记要求的布局和实践,再认真琢磨其中的深意,我们会发现,不管是总书记提出的发展与生态的辩证新路,还是贵州的“打破”求变之路,经济学家眼中的“变”,都指向一个清晰的逻辑链条:内陆贵州的崛起与跨越,变化是全方位的,既是观念上的变化,也是路径上的变化,更是产业上的变化。 一 去年六月,习总书记考察贵州,在走过的遵义花茂、贵阳和贵安新区,留下了两句经典的话,在遵义,他说:“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在贵阳,他说:“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期间,他还到了清镇职教城视察,要求“上下共同努力进一步办好职业教育”。 第一句话,是基于精准扶贫和农业现代化说的,后面一句话,则是基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而言。而办好职业教育,则是从解决问题的根本上做出的深度要求。 实际上,要深入理解总书记的讲话和要求,除了这些细节,还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站在全球视野,面对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习总书记在贵州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在扶贫方面,除了近距离观察细节之外,习近平还专门召开了涉及武陵山、乌蒙山、滇桂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提出“四个切实”的具体要求,强调“切实做到精准扶贫”。 实际上,在视察贵州的前一个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赴浙江,就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指导。同样召集了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明确强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东部强调优化产业结构,西部强调精准扶贫。值得关注的是,在两次考察中,习近平均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性战略调整。 同时,习近平还强调了农业现代化,要求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综合两次考察的内容和细节可以看到,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结合经济发展和扶贫攻坚,国家已经把调整产业结构和精准脱贫结合起来,换句话说,在2020年能否实现小康目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键,创新驱动是核心,农业现代化是基础。 二 正是此大背景下,结合贵州作为内陆欠开放型的区域特色思考,贵州的结构调整、创新和扶贫工作,更显得迫切。 扶贫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国家庄重对外承诺在2020年实现小康目标,贵州是其中最为难啃的骨头。 贵州身处内陆,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一旦交通和外界阻隔,欠发达、欠开发、欠开放就在所难免。 当上天为贵州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其实也同时给贵州打开了一扇窗。正因为欠开放,让贵州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得到了完整的保持。 所以,当全球发展过程中因忽略环境保护付出惨痛代价的时候,以生态和山地文化、民族文化为特色的贵州,走“绿”为底色的发展路径,成为充满发展后劲的路径选择。 也正是如此,贵州在“十三五”期间确定了大扶贫和大数据两大发展战略,把大健康、大旅游、大生态贯穿其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的精准定位,贵州坚持守底线,写好生态和发展文章,把生态写成发展文章。 物质丰饶、精神愉悦,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绿色和生态,是贵州对脆弱的喀斯特地貌深刻反思后的坚定选择:绝不能因为饥不择食,动摇经济和未来的根基。 |
相关阅读:
- [ 06-16]龙岩各地广泛开展“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全民健身活动
- [ 06-16]网上售药或将全面叫停 专家:应发展线上线下结合模式
- [ 06-16]漳州出台『十三五』 电子商务业发展专项规划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