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投资增速放缓:企业家为何不敢出手?
2016-06-06 07:35:09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
分享到:
|
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放宽准入门槛、破解融资难题、引导投资区域流动,给企业家吃“定心丸” “真正好的企业,创新能力比较强、转型升级着手早,现在仍然生机勃勃、不缺投资方向,好多还在加大投资力度。”缪荣相信,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有足够的回旋余地,只要措施得当,民间投资活力就有望得到进一步激发。潘建成认为,要激活民间资本,最终的落脚点还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民间资本打造宽松公平的营商环境。 宽松公平的营商环境应当如何打造? “畅通沟渠”——在更多领域放宽准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 “PPP项目需要较长的磨合期,社会资本充分了解后才敢进入。”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许昆林坦言,下一步要推进立法保障、完善公共事业领域价格机制,以及建立合理的回报机制等,真正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刘立峰则建议,未来应将“公益性项目经营性物业”综合用地模式扩展到城市道路、水利、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公益性较强的项目中,为PPP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打破瓶颈”——破解民企融资难题。 2015年以来,为促进基础设施发展和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国家先后推出了5批、上万亿元的专项建设基金,以少量政府资金,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对此,刘立峰建议,可以针对不同行业特点,设定民营企业在专项建设基金中的合理比例,以增加对民企的支持力度。另外,还应大力发展政府主导或支持的担保机构,健全各级财政对企业融资担保的风险补偿机制,在中央和省级层面设立再担保机构或再担保基金。 “腾挪转移”——引导投资区域流动。 “前4个月,东中西部地区在全部投资的增速上差异不大,但民间投资增速却显著不同,由东到西逐步下滑,西部地区的民间投资增速只有2.9%,低于东部4.8个百分点。”刘立峰认为,当前许多投资本应从东部沿海转移至西部地区,而非流向国外,“为此,可以通过实施特殊优惠政策、增加政府资金补助等方式,吸引东部地区的民间投资向西部梯度转移。” 与给项目、给资金相比,民间资本更需要政府给的是投资好环境。“中央提出打造新型政商关系,各地各部门不能将其只停留在口号上,而是需要将其落到实处,让民间投资者充分体会到机会的平等和政策的善意。”缪荣说,要营造尊重市场、尊重企业的舆论氛围,让真正想干事的企业家放下顾虑、专心创业。 5月下旬,国务院已经派出督查组赴18个省(区、市),首次对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开展专项督查,找亮点、查堵点、摸痛点、破难点。相信未来一段时期,民间投资能够回稳向好。 《 人民日报 》( 2016年06月06日 17 版) |
相关阅读:
- [ 06-06]产能过剩导致投资回报下滑 多地限期清理僵尸企业
- [ 06-06]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期双边投资协定取突破
- [ 06-05]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
- [ 06-05]国务院专项督查:民间投资的痛点和难点|两部委:扶贫保险产品费率可下调20%
- [ 06-05]国务院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专项督查取得阶段性进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